杉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杉材 | 中藥圖典 |
杉材 Shān Cái |
|
---|---|
別名 | 杉材木 |
功效作用 | 辟惡除穢;除濕散毒;降逆氣;活血止痛。主腳氣腫滿;奔豚;霍亂;心腹脹痛;風濕毒瘡;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燒燙傷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名醫別錄》 |
毒性 | |
歸經 | 胃經、肺經、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出處】 杉材始載於《別錄》。
1.《本草圖經》云:「杉材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類松而勁直,葉附枝生,若刺針。」2.《本草衍義》曰:「杉,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葉闊成枝也,廬山有萬杉寺即此杉也……今處處有之。」3.《綱目》曰:「杉木葉硬,微扁如刺,結實如楓實,江南人以驚蟄前後,取枝插種。」以上所述特徵與杉科植物杉木相同。
【拼音名】 Shān Cái
【別名】 杉材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樹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30m,胸圍達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革質,微彎,堅硬,長2-6cm,邊緣有細齒,上面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m,徑3-4cm,苞鱗三角狀寬卵形,宿存。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約5mm,暗褐色,兩側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生境分布】 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栽培】 1.生物學特性 杉木是亞熱帶植物,喜生長在山的中、下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忌鹽鹼地。土壤瘠薄、乾旱的地方生長不良。
2.栽培技術 用育苗移栽和插條繁殖。育苗移栽:杉木多在2月前後播種,播前種子經過水選和消毒,多採用高畦育苗,畦寬100-120cm,高20-30cm,條播或撒播,開1cm深溝,溝距20cm,溝寬2-3cm,播種後覆土0.5-1cm,畦面蓋草,每1hm2播種量45-105kg。翌年2月起苗移栽,挖深30m、直徑30-40cm的穴,每穴1株,隨起隨栽。插條繁殖:宜選茁壯、挺直、頂芽飽滿、無病蟲為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條,截成50cm的節段,切口成馬耳形,用植樹鑽鑽穴深30-35cm,插入枝條,截面應朝向山坡上方,人士深應大於穗長的一半以上,插條時間以「春分」前後較宜。
3.田間管理 育苗床應在種於發芽後及時揭去蓋草,鬆土除草,幼苗期多施氮磷肥,中期追施氮磷鉀肥,後期停施氮肥,苗高5-6cm時開始間苗,每1hm2留苗150-250株。移栽和扦插成活後,應中耕除草,修剪萌櫱,追施土雜肥。
4.病蟲害防治 杉苗猝倒病,防治方法同馬尾松猝倒病。病蟲害防治 松苗猝倒病,苗床可用多菌靈消毒,或淋灑敵克松,出苗後每隔7-10天噴0.5%-1.0%等量式波爾多液或0.5%-1.5%硫酸亞鐵溶液。蟲害有油松毛蟲為害,幼蟲可冬季捕殺,也可採用白僵菌和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
【化學成份】 木材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柏木醇(cedrol)等。
【性味】 辛;性微溫
【功效與作用】 辟惡除穢;除濕散毒;降逆氣;活血止痛。主腳氣腫滿;奔豚;霍亂;心腹脹痛;風濕毒瘡;跌打腫痛;創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 不可久服和過量。虛人禁服。
1.《本草從新》:「稍挾虛者忌用。」2.《本草彙纂》:「久服及過服令人泄瀉。」
【附方】 杉從「彡」(shan)聲。《說文》云:「彡, 毛飾畫文也。」杉葉纖細而平行,若羽狀,以「彡」名之,取義於象形。檆,徐鍇系傳:「即今杉字。」省作「煔」。陸德明《爾雅音義》云:「煔字或作杉,所咸反,郭音芟,又音纖。」沙為杉之音轉。檠者擎也,因其樹冠高而得名。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爾雅》云:『柀(音彼),煔(與杉同)。』郭璞注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又人家常作桶板,甚耐水。」2.《日華子》:「須是油杉及臭者良。」3.《綱目》:「出倭國者謂之倭木,並不及蜀、黔諸峒所產者尤良。其木有赤、白二種:赤杉實而多油,白杉虛而乾燥。有斑紋如雉者,謂之野雞斑,作棺尤貴。其木不生白蟻,燒灰最發火藥。」4.《三農紀》:「杉,《圖經》云:葉萃干直,青聳軒昂,葉扁排,生有刺狀若鳳尾,四時不凋,臨冬更茂。夏月結實,果如小桃。開花白者材虛,赤者材實。質輕膏潤,理起羅紋,人土不壞,可遠蟲甲。作盂,夏中盛食不敗,《爾雅翼》云:柀,煔。《通志》云:檠。象其葉,故為杉;象其材,故為檠。臨霜不凋,歲寒不變,伐而復生,剪而又茂,不榮不枯,品為木中高士。植藝:土肥處易長,忌水浸。荒蕪山坡嶺,先種芝麻二季,來歲芒種時用尖撅一把椿穴,勿翻轉原土,將杉旁生嫩苗分采插下,築實,離三五尺成行,排密則易生。每年耘鋤,勿雜他木。或種麥、粱、稷以當耘鋤,高三五尺則止耘。禁牛馬踐踏,易茂。白露時收杉球,曬,盛蒲籃中,令球干,打落子。子如前米狀而微小。擇黃壤土鋤起,以草、葉鋪面,火焚之再三,然後作畦,將子勻撒畦上,以細土薄糞掩之,頻洒水,苗生,臨冬作篷,以辟霜寒,至來年春暖時去之。畦中褥草淨,至冬又蓋,苗至三尺許,芒種後白露前移植。畦邊生及獨根者難長,須得畦中多根者易茂。成林伐而又生,萌櫱,分萌櫱旁枝而復插之,轉易無窮。」5.《植物名實圖考》:「杉,《別錄》中品。《爾雅》柀,煔。《疏》:俗作杉。結實如楓球而小,色綠有油,杉可入藥。胡杉性辛,不宜作櫬。又沙木亦其類,有赤心者,《本草拾遺》謂之丹桎木。雩婁農曰:按《志》皆曰杉,而土語則曰沙,疑俚音之轉也。閱《嶺外代答》,知杉與沙為一類而異物。《南城縣誌》謂杉有數種,有自麻姑山來者,持山僧所折杉枝,似榧似松,葉細潤而披拂。余始識杉與沙果有異,然江湘率皆沙也。」
【備註】 論杉材之功皆取其芬芳、升降之性 :1.繆希雍:「(杉材)味芬芳,可升可降,陽也。入足陽明經。《本經》主療漆瘡及蘇恭療腳氣腫滿者,皆以外治取其芬芳,能解漆氣之穢惡。辛溫能散濕毒之沖逆也。蘇恭又雲,服之治心腹脹痛,去惡氣。《日華子》雲治霍亂上氣,無非假其下氣散邪,辛溫開發之功耳。」(《本草經疏》)2.倪朱謨:「(杉木)味辛溫直達,開發升竄之性,若毒瘡,若腳氣,若脹滿,若奔豚,四者皆屬五氣壅逆,不升不降之故。此藥氣味芬芳,能下逆氣,散毒邪,有開達內出之功,大能發揚火郁,疏申肝令,獨擅其長者矣。」(《本草匯言》)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杉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