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膽囊炎、膽石症臨床表現
醫學電子書 >> 《普通外科學》 >> 膽胰疾病 >> 膽囊炎、膽石症 >> 膽囊炎、膽石症臨床表現 |
普通外科學 |
|
(一)症状
1.急性期
(1)急性膽囊炎①腹痛:常因飲食不當、飽食或脂餐、過勞或受寒、或某些精神因素所引起,多在夜間突然發作,上腹或右上腹劇烈絞痛,陣發性加重,可放射至右肩背部或右肩胛骨下角區。常伴有噁心嘔吐,病人坐臥不安、大汗淋漓,隨著病情的發展,腹痛可呈持續或陣發性加劇,範圍擴大,甚至呼吸、咳嗽,轉動體位亦可使腹痛加重,說明炎症已波及到膽管周圍和腹膜。絞痛時可誘發心絞痛,心電圖也有相應改變,即所謂「膽心症候群」。②全身表現:早期可無發熱,隨之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多在38~39℃間,當有化膿性膽囊炎或並發膽管炎時,可出現寒戰高熱。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休克。③消化道症状:患者常有噁心、嘔吐、腹脹和食慾下降等,吐物多為胃內容物或膽汁。④黃疸:1/3病人因膽囊周圍肝組織及膽管炎、水腫或梗阻,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2)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亦可具有上述急性膽囊炎的類似症状。但主要症状是:①腹痛:病人常為突發性右上腹、上腹脹痛或陣發性絞痛,有時放射至右背及右肩部,疼痛劇烈時常伴有噁心、嘔吐。②寒戰高熱:體溫高達40~41℃。是膽管內感染向上擴散,細菌和內毒素進入血流引起的中毒反應。③黃疸:乃因結石梗阻、膽道內壓力增高,膽汁自毛細膽管中溢出,進入肝血竇,膽紅素在血中滯留的結果。一般在發病後12~24小時出現。膽總管下端完全阻塞時,黃疸較深。當結石鬆動浮起或排出時,黃疸可減輕或消退,結石再次梗阻時,症状復現,所以病程中腹部絞痛和黃疸呈波動狀態,這是本病特點。發病1~2天內,尿色深黃泡沫多,糞色淺或呈陶土色。上述腹痛、發冷發熱和黃疸是膽總管結石並急性膽管炎的典型表現,稱為復科氏(Charcot)三聯征。若膽管梗阻及感染嚴重、梗阻不能及時解除,病情繼續發展,很快惡化,中毒症状進一步加重,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呼吸淺快、黃疸加深、嗜睡譫妄甚至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状。即在Charcot三聯征基礎上出現血壓下降及精神異常,稱為瑞羅茨(Reynolds)氏五聯征。它提示病情已發展為急性梗阻性化膿膽管炎(Acute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1961年由Glenn所命名,或謂重症急性膽管炎(AcuteCholangitis of SevereType,ACST)。如治療不及時,可在1~2天內,甚至數小時內因循環衰竭而死亡。若為肝內膽管炎者,同樣可出現上述三聯征等急性膽管炎表現,其腹痛特點為上腹持續脹痛,可放散至右肩背部,亦可放散至劍突下、下胸部,急性期胸背部有持續劇烈疼痛者,多有肝內膽管結石;一側肝內膽管結石、阻塞者,可無黃疸或輕度黃疸,雙側肝內大膽管阻塞時,同樣出現夏科氏三聯征及ACST。
2.慢性期(發作間歇期)
(1)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其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平素多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同時感到右肩胛下區疼痛,常伴有上腹飽脹、暖氣、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過多脂餐或勞累後症状加重。可間歇性發作,發作時間不長。膽囊管有梗阻時,可出現絞痛,很少出現黃疸、發冷發燒,病變波及十二指腸時,可有十二指腸潰瘍的表現。
(2)慢性結石性膽囊常見於中年以上婦女、肥胖者及多次妊娠者,女性多於男性(2~3:1),多有反覆發作或絞痛史,每於冬秋之交發作較頻繁。平時可有右上腹隱痛、腹脹、暖氣和厭油等消化不良症状,類似「胃病」,或右上腹、右季肋部持續隱痛,伴有胃腸道症状,右肩胛下區及右腰部牽扯痛,誤為「肝炎」。有時出現脂餐後上腹飽脹、壓迫感或隱痛。發作時可伴有發熱,少有寒戰或黃疸。較大結石有時長期無症状。
(3)慢性膽管炎與膽管結石其臨床表現亦不典型,可無症状或類似慢性膽囊炎的徵象。有反覆發作上腹痛史,病程較長,如為原發性膽管結石者,病史冗長,甚至可追朔到幼年時有腹痛和吐蛔蟲史、或多次膽道手術史。如膽總管嚴重梗阻則黃疸持續,感染不重可無高熱,如梗阻不完全,可無黃疸。慢性肝內膽管結石者,可能僅表現為長期反覆發作的不規則性發冷發熱、肝區隱痛不適、轉氨酶不規則升高,臨床上常誤診為「慢性肝炎」、「膽囊炎」等。
(二)體征
急性膽囊炎者(結石和非結石),因其炎症波及到膽囊周圍和腹膜。表現局部腹膜刺激征,腹式呼吸減弱受限,右上腹或劍突下壓痛、腹肌緊張,或有反跳痛,以膽囊區較明顯,有時約1/3~1/2的病人可捫及腫大而有壓痛的膽囊,墨菲(Murphy)氏征陽性,即在右肋緣下膽囊區觸診時,囑病人深呼吸,至膽囊被觸及時,病人感到疼痛而停止呼吸。有反覆發作史者可觸摸不到膽囊,但常有肝大,偶有脾大。如發生膽囊穿孔,可有瀰漫性腹膜炎的體征。1/3患者出現輕度黃疸。
慢性膽囊炎者(結石和非結石),體檢時可無腹部陽性體征,或右上腹有輕度壓痛,無肌緊張。如結石堵塞於膽囊頸部,可引起膽囊積液,此時右肋緣下可觸及梨狀膽囊包塊,隨呼吸上下移動,易誤為右腎下垂。
膽(肝)總管結石並急性膽管炎時,除有黃疸外,上腹劍突下或右上腹壓痛、腹肌緊張較明顯,肝腫大並有觸痛,肝區叩擊痛。1/3的病人可觸及腫大的膽囊、有壓痛。如膽囊管匯合處近端梗阻、或膽囊原有病變,則摸不到膽囊。而慢性膽管炎膽管結石者,可有/無黃疸,上腹、右上腹有深壓痛、無肌緊張,如長期梗阻,則可出現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的體征、脾腫大。肝內膽管結石並發急性感染時的主要體征:無/有黃疸、上腹劍突下壓痛、可有肌緊張,患側肝臟腫大、觸痛、肝區叩擊痛等。慢性期多無明確陽性體征。
(三)實驗室檢查
膽囊為膽石症急性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計數增高,與感染程度呈比例上升。當有膽(肝)總管或雙側肝管梗阻時,肝功能測定,顯示有一定損害,呈現梗阻黃疸: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一分鐘膽紅素、AKP、LDH、γ-GT等均有升高,而轉氨酶升高不顯,一般在400μ以下,與膽紅素升高不成比便,提示為梗阻性黃疸。一側肝管梗阻,黃疸指數與血清膽紅素水平多正常,但AKP、LDH、γ-GT往往升高。尿三膽僅膽紅素陽性、尿膽元及尿膽素陰性,但肝功損害嚴重時均可陽性。尿中可見蛋白及顆粒管型等,顯示腎功損害。如出現ACST者血培養可為陽性。血尿澱粉酶測定可顯示升高;血化學及血氣分析,可顯示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指標。
膽囊炎、膽石症病理 | 膽囊炎、膽石症診斷 |
關於「普通外科/膽囊炎、膽石症臨床表現」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