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拔毒散
Bá Dú Sàn
別名 小黃藥、小迷馬樁、迷馬樁棵、小克麻、巴掌葉、肯麻尖、王不留行、小拔毒、尼馬庄柯、小尼馬庄柯、媽媽多、肯麻頭、白背黃花稔、小路邊站
功效作用 調經通乳解毒消腫。用於閉經乳汁不通乳腺炎腸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損傷癰腫
英文名 Herb of Szechwan Sida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歸經 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直立半灌木,高約1米余。莖紫褐色,疏被星狀毛。下部葉寬菱形或扇形,長寬約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圓,邊緣重鋸齒;上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4厘米;葉上面被糙伏毛或近無毛,下面被星狀短茸毛;葉柄長5~10毫米;托葉鑽形,脫落。花單生葉腋或叢生於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關節;萼長7毫米,5裂,疏被星狀毛;花冠黃色,徑約1.5厘米;雄蕊柱被長硬毛。蒴果近球形,徑約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狀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於灌木叢或山坡。分布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目錄

簡介

別名

小黃藥、小迷馬樁、迷馬樁棵、小克麻、巴掌葉、肯麻尖

來源

錦葵黃花稔屬植物四川黃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藥。秋末採收,洗淨切碎,晒乾備用。

性味歸經

苦,平。

功能主治

調經通乳解毒消腫。用於閉經,乳汁不通,乳腺炎腸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損傷,癰腫。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收,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婦人乳汁不通,乳癰、乳結、紅腫,消諸瘡腫毒;治小兒尿血血淋,祛皮膚瘙癢,消風解熱。梗葉細末,醋調敷癰疽瘡毒潰散。

2.《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經閉,疔瘡,槍傷,骨折

3.《雲南中草藥選》: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腸炎,菌痢。  

用藥禁忌

孕婦禁服。  

動植物形態

拔毒散 直立亞灌木,高約1m。小枝被星狀長柔毛。葉二型;葉柄長5-10mm,被星狀柔毛;托葉鑽形,較短於葉柄;下部的葉寬菱形至扇形,長2.5-5cm,寬近似,先端短尖至渾圓,基部楔形,邊緣具2齒,上部的葉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3cm,兩端鈍至渾圓,上面疏被星狀毛或糙伏毛至幾無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狀氈毛。花單生或簇生於小枝端,花梗長約1cm,密被星狀粘毛,中部以上具節;萼杯狀,長約7mm,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狀柔毛;花黃色,直徑1-1.5cm,花瓣倒卵形,長約8mm;雄蕊往長約5mm,被長硬毛。果近圓球形,直徑約6mm,分果爿8-9,疏被星狀柔毛,具短芒。種子黑褐色,平滑,長2mm,種臍被白色柔毛。花期6-11月。  

中藥

拔毒散

方劑別名】拔疔散(《種痘新書》卷三)。方中綿胭脂用量原缺。

【藥物組成】明雄黃1錢,綿胭脂。

【處方來源】《活幼心法》卷五。

【方劑主治】痘疔,紫黑脹硬,獨大而無暈者。

【用法用量】雄黃為細末,胭脂濃浸水,調點疔頭上。

拔毒散

【藥物組成】陽起石1兩,寒水石1兩,硯石1兩,白石脂1兩,石膏1兩,麥飯石1兩。

【處方來源】《聖惠》卷六十二。

【方劑主治】發背。

【製備方法】上為末,重研如面。

【用法用量】用新汲水調塗瘡上。

關於「拔毒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