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面色潮紅,興奮不安,鼻翼扇動口唇皰疹,表情痛苦。多見於急性感染疾病,比如肺炎球菌肺炎瘧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目錄

急性病容的原因

肺炎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常成對(肺炎雙球菌)或呈鏈狀排列(肺炎鏈球菌),這些細菌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只有當免疫力降低時方始致病。發病以冬季和初春為多,吸煙者、痴呆者、充血性心衰慢性病患者、慢支炎、支氣管擴張、以及免疫缺陷病人均易受肺炎球菌侵襲。

瘧疾是感受瘧邪(瘧原蟲)而引起的,以寒戰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為臨床主要特徵的一種多發生於夏秋節的疾病。具有傳染性。此病與西醫學中病名相同。

病因病機

(1)感受瘧邪(瘧原蟲)所致。常以外感風、寒、暑、濕之邪或飲食勞倦為誘發因素。

(2)瘧邪伏於半表半里,出入於營衛之間,邪正相搏寒熱發作;邪正相安則寒熱休止,再次相爭則再次發作。邪伏淺者則一日發,邪伏深者則二日或三日發。

(3)熱偏盛者為溫瘧;寒偏盛者為寒瘧;瘧久不愈,血瘀痰凝於脅下,則形成瘧母,或稱為久瘧

急性病容的診斷

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染史,半數病例有數日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驅症状

起病多急驟,有高熱,半數伴寒戰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以升到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也可呈稽留熱,與脈率相平行。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側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腹部咳嗽深呼吸時加劇。痰少,可帶血絲或呈鐵鏽色。胃納銳減,偶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時誤診為急腹症

肺炎病變早期體征不明顯,年老和幼兒患者,以及繼發於其它疾病時,臨床表現常不典型。

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多數在10-3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

痰塗片檢查: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革蘭陽性成對或短鏈狀球菌

痰培養:在24-48h可以確定病原體

X線檢查:近年來典型的X線片已較少見。

瘧疾臨床診斷要點 ①多數病例在發熱前有時間長短不一的寒戰或畏寒;②體溫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持續數小時,然後很快下降,繼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h測量體溫1次,分析體溫曲線,則可發現夜間的體溫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溫以下;③發作有定時性,發熱期與無熱期交疊出現,且有一定的規律性;④病人在發作間歇期除疲勞、無力和略感不適外,一般感覺良好;⑤發病多見於中午前後和下午,夜間開始發作者較少;⑥臨床症状一次比一次嚴重,經多次發作後,又漸次減輕,有「自愈」的趨勢;⑦有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其程度與發作次數相符;⑧脾大,其程度與病程相關,部分病例同時見肝大。

嬰幼兒、惡性瘧以及新感染病例發作的起初一、二次,臨床症状常不典型。此外,一些有較高免疫力的病人,血中帶有大量原蟲,臨床症状卻不明顯或完全沒有,尤須參照體檢和實驗室檢查方能確定診斷。

急性病容的鑒別診斷

肺炎球菌肺炎的鑒別:1.肺結核:患者常有發熱乏力盜汗消瘦咯血症状。結合痰結核菌檢查及胸片多可明確。

2.間質性肺疾病:突出表現是進行性的氣短乾咳,查體可於吸氣時聞及Velcro囉音,肺功能表現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減低胸片表現為瀰漫對稱分布網狀結節影,結合HRCT可明確。

3.肺癌:可有多年吸煙史,多表現為刺激性乾咳,可有痰中帶血,胸片可見肺內塊狀或結節狀陰影,抗生素治療不能完全消散,CT、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有助於明確。

  臨床表現典型的瘧疾,診斷不難,對於佔1/3以上的所謂非典型病例,須與以發熱、脾大和肝大為特點的其他疾病相鑒別,以免貽誤治療,擴散瘧疾,或忽視了與瘧疾並存的其他疾病。

1.急性血吸蟲病 有血吸蟲病流行區的疫水接觸史尾蚴皮炎史,常見腹瀉和黏血便消化系統症状和乾咳等,與瘧疾不同的是肝大者占的90%以上,以左葉較顯著,白細胞數增加,嗜酸粒細胞增多,尾蚴膜反應、環卵沉澱試驗或大便孵化陽性。

2.絲蟲病 多數有既往發作史,白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增多,無貧血和脾大,血微比蚴多為陽性。

3.黑熱病 有黑熱病流行區居住史。發熱一般不規則,後期可發展為全血細胞減少,有鼻出血齒齦出血等症,肝脾大骨髓穿刺可查到利杜體

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染史,半數病例有數日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驅症状。

起病多急驟,有高熱,半數伴寒戰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以升到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也可呈稽留熱,與脈率相平行。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側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腹部咳嗽深呼吸時加劇。痰少,可帶血絲或呈鐵鏽色。胃納銳減,偶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有時誤診為急腹症

肺炎病變早期體征不明顯,年老和幼兒患者,以及繼發於其它疾病時,臨床表現常不典型。

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多數在10-3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

痰塗片檢查: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革蘭陽性成對或短鏈狀球菌

痰培養:在24-48h可以確定病原體

X線檢查:近年來典型的X線片已較少見。

瘧疾臨床診斷要點 ①多數病例在發熱前有時間長短不一的寒戰或畏寒;②體溫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持續數小時,然後很快下降,繼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h測量體溫1次,分析體溫曲線,則可發現夜間的體溫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溫以下;③發作有定時性,發熱期與無熱期交疊出現,且有一定的規律性;④病人在發作間歇期除疲勞、無力和略感不適外,一般感覺良好;⑤發病多見於中午前後和下午,夜間開始發作者較少;⑥臨床症状一次比一次嚴重,經多次發作後,又漸次減輕,有「自愈」的趨勢;⑦有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其程度與發作次數相符;⑧脾大,其程度與病程相關,部分病例同時見肝大。

嬰幼兒、惡性瘧以及新感染病例發作的起初一、二次,臨床症状常不典型。此外,一些有較高免疫力的病人,血中帶有大量原蟲,臨床症状卻不明顯或完全沒有,尤須參照體檢和實驗室檢查方能確定診斷。

急性病容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肺炎球菌肺炎細菌性肺炎最常見的。近年由於抗生素廣泛應用,臨床上以輕型或不典型者為常見。多數預後良好,經合理治療2周左右多可康復。但年老體弱、原有慢性疾病、病情嚴重並發休克者預後較差。因此須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強耐寒鍛煉;避免淋雨受寒、醉酒過度疲勞等誘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病糖尿病口咽部疾病等,可預防肺炎的發生。

瘧疾的預防:

1.控制傳染源 健全疫情報告,根治瘧疾現症患者及帶瘧原蟲者。

2.切斷傳播途徑 主要是消滅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清除按蚊幼蟲孳生場所及使用殺蟲藥物。個人防護可應用驅避劑或蚊帳等,避免被蚊蟲叮咬

3.提高人群抗病力 瘧疾疫苗接種有可能降低本病的發病率病死率,但由於瘧原蟲抗原的多樣性,給疫苗研製帶來較大困難。目前研製的主要是子孢子蛋白基因疫苗,尚未能供現場應用。

參看

關於「急性病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