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入胃經的熱性中藥列表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歸入胃經的中藥列表 >> 歸入胃經的熱性中藥列表 |
- 巴豆(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巴菽、剛子、老陽子、猛子仁、巴果、巴米、雙眼蝦、紅子仁、豆貢、毒魚子、鑾豆、貢仔、巴仁、巴貢、藥子仁、蘆麻子、臘盤子、大風子、瀉果)
- 味性:辛,熱。歸經:入胃、大腸經。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 巴豆霜
- 味性:辛,熱。歸經:歸胃、大腸經。峻下積滯,逐水消腫,豁痰利咽。用於寒積便秘,乳食停滯,下腹水腫,二便不通,喉風,喉痹。
- 斑蝥(花斑蝥、花殼蟲、斑貓、龍尾、螌蝥、斑蚝、龍蚝、斑菌、晏青、龍苗、羊米蟲、老虎斑毛、花斑毛、小豆蟲、放屁蟲、花羅蟲、章瓦、斑毛、班蝥)
- 味性:辛,熱。歸經:肝;胃;腎經。攻毒蝕瘡;逐瘀散結。主癰疽;瘰癧;頑癬;經閉;症瘕;癌腫
- 蓽茇(蓽拔、鼠尾、蓽撥、蓽撥梨、阿梨訶吔、椹聖、蛤蔞、阿梨訶他)
- 味性:辛;熱。歸經:入脾、胃經。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
- 丁香油
- 味性:味辛;甘;性熱。歸經:歸脾;胃;腎經。暖胃,溫腎。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 乾薑(白姜、均姜、干生薑)
- 味性:辛、熱。歸經:入脾、胃、肺經。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 高良姜(風姜、小良姜、膏涼姜、良姜、蠻姜、佛手根、海良姜、高涼姜)
- 味性:辛,熱。歸經:脾;胃經。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嘔吐;噫氣
- 關白附(山喇叭花、烏拉花、黃烏拉花、竹節白附、白附子[東北]、白附子、節附、兩頭尖)
- 味性:辛甘,熱。歸經:肝;胃經。祛風痰,逐寒濕。用於偏正頭痛,寒濕痹痛,口眼歪斜。
- 胡椒(白鬍椒、黑胡椒、昧履支、浮椒、玉椒、味履支)
- 味性:辛;熱。歸經:歸胃、大腸經。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於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
- 花椒葉(椒葉)
- 味性:辛;熱。歸經:心;脾;胃經。治寒積,霍亂轉筋,腳氣,漆瘡,疥瘡。
- 苦檀子(苦蠶子、衝天子、土大風子、豬腰子、日頭雞)
- 味性:苦辛,熱。歸經:脾;胃經。散瘀消腫。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 辣椒(辣子、辣角、牛角椒、紅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秦椒、辣茄、臘茄、雞嘴椒、七姐妹、班椒)
- 味性:辛,熱。歸經:歸脾;胃經。溫中,散寒,開胃,消食。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疥癬。
- 炮姜
- 味性:辛、熱。歸經:脾;胃;肝經。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用於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 砒石(砒黃、信砒、人言、信石)
- 味性:辛酸,熱。歸經:肺;大腸;胃;脾經。蝕瘡去腐;殺蟲;祛痰定喘;截瘧。主寒痰哮喘;瘧疾;痔瘡;瘰癧;走馬牙疳;頑癬;潰瘍腐肉不脫
- 砒霜(白砒)
- 味性:辛酸,熱。歸經:脾;肺;胃;大腸經。劫痰;蝕瘡去腐;截瘧;蝕腐;殺蟲。主寒痰哮喘;瘧疾;休息痢;痔瘡;瘰癧;走馬牙疳;癬瘡;癰疽惡瘡
- 鼠(首鼠、老鼠、家鹿)
- 味性:熱。歸經:脾;胃經。治虛勞羸瘦,臌脹,小兒疳積,燙傷,折傷,凍瘡,瘡腫。
- 突厥雀(鵝鳩、寇雉、沙雞、鵽鳩、沙雞半雞子、沙半雞)
- 味性:味甘;性熱。歸經:脾;胃經。補中益氣;暖胃健脾。主脾虛泄瀉;胃寒呃逆;肢體倦怠;脫肛;崩漏
- 烏頭附子尖(川烏頭尖、附子尖、川烏尖)
- 味性:辛;熱。歸經:肝;肺;胃經。吐風痰;祛寒止痛。主癲癇;痰劂;小兒慢驚;臍風;寒疝疼痛
- 吳茱萸根
- 味性:辛;苦;性熱。歸經:脾;胃;腎經。行氣溫中,殺蟲。治脘腹冷痛,泄瀉,下痢,風寒頭痛,腰痛,疝氣,經閉腹痛,蟯蟲病。
- 吳茱萸葉
- 味性:辛;苦;性熱。歸經:肝;胃經。散寒;止痛;斂瘡。主霍亂轉筋;心腹冷痛;頭痛;瘡瘍腫毒
- 圓葉烏頭(草烏、準噶爾烏頭)
- 味性:辛;苦;熱。歸經:胃;脾經。鎮痛;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牙痛
|
出自A+醫學百科 「歸入胃經的熱性中藥列表」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BD%92%E5%85%A5%E8%83%83%E7%BB%8F%E7%9A%84%E7%83%AD%E6%80%A7%E4%B8%AD%E8%8D%AF%E5%88%97%E8%A1%A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歸入胃經的熱性中藥列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