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稗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山稗子 | 中藥圖典 |
山稗子 Shān Bài Zǐ |
|
---|---|
別名 | 紅果莎、烏禾、旱稗、紅稗、野紅米草、水高梁、野雞稗、紅米、野高梁、土稗子、山高梁、水高粱、野高粱、山小米、山高粱 |
功效作用 | 涼血,止血。治月經不調,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
英文名 | Bacca Sedge |
始載於 | 《滇南本草》 |
毒性 |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甘 |
【草藥名】: 山稗子
【內容介紹】:
山稗子 (《滇南本草》)
【異名】紅果莎、烏禾、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紅稗、野紅米草、水高粱、野雞稗、紅米、野高粱(《雲南中草藥》),土稗子、山高粱(《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山稗子的果實、根或全草。
目錄 |
形態特徵
山稗子多年生禿淨草本。
根莖橫走。
莖三棱形。
葉線形,長30~50厘米,先端長尖,葉鞘禿淨。
苞片呈葉狀,線形,褐色;穗狀花序多數,密集形成頂生圓錐花序式;鱗片淡褐色,卵形,覆瓦狀排列;雄蕊3;囊苞卵形,有短喙,紅色。
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棕紅色,包在宿存的囊苞內。
花期春夏。
生山坡林邊或疏林中。
分布西南等地。
採集
秋季採收,洗淨,晒乾。
性味
①《滇南本草9:米:味甘;殼:澀;根葉:苦澀,性微寒。
②《雲南中草藥》:果:甘微辛,微寒。
功用主治
①《滇南本草》:專治婦人散經敗血之症。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選方
①治婦人氣血虧損,腎肝血虛,行經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疼,肚腹冷疼,氣脹,心慌怔忡,血行淡黃色,或三天巳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經敗血之名;或月水過多,將成崩症,或已成血崩:山稗子五錢,煎湯點水酒服。
(《滇南本草》) ②治崩漏,月經過多,產後出血:山稗子根二兩。
③治水痘,百日咳,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全草五至八錢。
水煎服。
④治麻疹:山稗子果五錢。
水煎服。
⑤治脫肛:山稗子果二兩。
炖豬大腸服。
(②方以下出《雲南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專治婦人散經敗血之症。
2.《雲南中草藥》:果:透表止咳,補中利水;根:止血調經。
|
出自A+醫學百科 「山稗子」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B1%B1%E7%A8%97%E5%AD%90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山稗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