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清風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花清風藤
Xiǎo Huā Qīnɡ Fēnɡ Ténɡ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止血。主濕熱黃疸外傷出血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Xiǎo Huā Qīnɡ Fēnɡ T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清風藤科植物小花清風藤的莖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莖、葉,洗淨,莖切片,葉切碎,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小花清風藤 常綠木質攀援藤本,長2-4m。芽鱗卵形,先端長尖,背面有中肋,有緣毛。單葉互生;葉柄長0.5-2cm;葉片紙質或近薄革質,卵狀披針形、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2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側脈每邊5-8條。花小,兩性;聚傘花序集成圓錐花序式,有花10-20(-25)朵,總花梗長2-6cm,花梗長3-6mm;花綠色或黃綠色;萼片5,長約0.8mm,有緣毛;花瓣5,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3mm,先端急尖或鈍,有紅色脈紋;雄蕊5,花絲粗而扁平;花盤杯狀,邊緣5深裂;子房無毛。分果爿近圓形,直徑5-7mm;核中肋不明顯。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2800m的山溝、溪邊林中或山坡灌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有的扭曲,直徑1-5cm,表面灰褐色或灰綠色,粗糙,具縱皺及縱向皮孔以及葉柄脫落痕迹或細枝脫落後的殘基;外皮易脫落,脫落處露出黃白色或棕黃色撕裂狀木部,外皮內表面具深陷的均勻的縱溝紋。體輕質堅,不易折斷,斷面木部占絕大部分,呈灰黃色或黃白色裂片狀,中心有髓。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由數列細胞組成,最外側被一層蠟質薄膜。皮層薄壁細胞數列,細胞呈長橢圓形,切向排列,有的細胞含有棕黃色物質,皮層內側有一圈由石細胞群和纖維束混合組成的環帶。韌皮射線細胞多已形成石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孔溝明顯,胞腔內嵌有草酸鈣方晶,直達形成層,韌皮部多有大型裂隙。形成層有時明顯,細胞2-3列。木射線2-3列,可多達10數列,細胞呈長方形,整齊排列;導管多單個散在,初生木質部明顯。中央為髓部。莖的各部分組織中均可見草酸鈣方晶。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均為1列類圓形的表皮細胞,外壁角質加厚。柵欄細胞2-3列,胞腔內含葉綠粒;中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外側有一纖維環,下方被1列含有草酸鈣簇晶的薄壁細胞環繞。側脈維管束外側的草酸鈣簇晶環也很明顯。

粉末特徵:(1)莖的粉末呈灰黃色。①石細胞眾多,長橢圓形、類圓形、近三角形等,多成群,直徑23-49μm,長42-82μm。②導管多為梯紋和網紋,亦可見具緣孔紋,直徑約100μm。③草酸鈣結晶常為多面形,長6-20μm,寬3-17μm。

1.4.木纖維直徑10-23μm,有細小斜紋孔。可見含棕色物質的木栓細胞及簇晶。

(2)葉的粉末呈黃綠色。①氣孔為不定式,副衛細胞和鄰細胞均呈多角形。②上表皮細胞呈多角形,細胞壁加厚。③草酸鈣簇晶稜角鈍,直徑30-50μm,易散開呈方晶狀。偶見晶鞘纖維,含草酸鈣簇晶,排列整齊。④螺紋導管易見。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g,加入0.5%鹽酸乙醇溶液10ml,置水浴上迴流10分鐘,濾過,用5%氫氧化鉸試液調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干,加稀鹽酸1ml溶解,濾過,取濾液2滴分別滴入點滴板中,一份加矽鎢酸試液1滴發生白色沉澱;另一份加碘化鉍鉀試液發生紅棕色沉澱。(檢查生物鹼)(2)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迴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在沸水浴上蒸干,加入飽和硼酸丙酮溶液及10%枸櫞酸丙酮溶液1ml,繼續蒸干,置紫外燈下觀察有強烈的黃綠色熒光。

【性味】 苦;微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止血。主濕熱黃疸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小花清風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