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射罔
Shè Wǎnɡ
別名  
功效作用 瘰癧結核,瘺瘡毒腫,頭風風痹,腹中癥結瘧疾疝氣
英文名 Extract is made of juice of Kusnezoff Monkshood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大毒
歸經 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射罔 (《本經》)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草烏頭汁製成的膏劑。

【植物形態】

1.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革質,有柄;葉片卵圓形,寬5-12cm,3裂幾達基部,兩側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先端再3淺裂,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總狀圓錐花序,花序軸有貼伏的柔毛;萼片5,藍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長15-18mm,寬約20mm,側萼片近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花絲下半部擴張成寬線形的翅;心皮3-5個,離生,密被灰黃色的短絨毛。蓇葖果長圓形,具橫脈花柱宿存,芒尖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2.北烏頭,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塊根常2-5塊連生,倒圓錐形,長2.5-5cm,外皮黑褐色。莖直立,光滑。葉互生,有柄;葉片近於革質,全形為卵圓形,長6-14cm,寬8-9cm,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淺不等的羽狀缺刻狀分裂,最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時微被毛。總狀花序,或有時為緊縮的圓錐花序;花萼5,紫藍色,上萼片盔形,長1.5-2cm,、側萼片長1.4-1.7cm;花瓣2,無毛,有長爪,距長1-4mm;雄蕊多數,無毛;子房5個,稀有3-4個,無毛,花柱與子房等長。蓇葖果長1-2cm。種子有膜質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1. 陶弘景:烏頭搗苲莖取汁日煎為射罔,獵人以敷箭射禽獸,中人亦死,宜速解之。

2.《日華子本草》:土附子,生去皮,搗濾汁,澄清旋添,晒乾取膏,名為射罔。獵人將作毒箭使用,或中者,以甘草、藍青、小豆葉、浮萍、冷水、薺苨皆可御也。

3.《綱目》:草烏頭取汁,曬為毒藥射禽獸,故有射罔之稱。《後魏書》言,遼東塞外秋收烏頭為毒藥,射獸。

性味】苦,熱,有毒。

①《藥對》:"溫。"

②《本草經集注》:"大熱。.

③《別錄》:"味苦,有大毒。"

【功用主治】治瘰癧結核,瘺瘡毒腫,頭風,風痹,腹中癥結,瘧疾疝氣

①《別錄》:"療症堅及頭中風、痹痛。"

②《本草拾遺》:"主瘺瘡瘡根結核,瘰癧毒腫及蛇咬。先取藥塗肉四畔,漸漸近瘡,習習逐病至骨,瘡有熱(熟)膿及黃水出塗之:若無膿水,有生血及新傷肉破,即不可塗。"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內服:入丸劑

【宜忌】內服宜慎。

【選方】①治腹中症,有結積,便害飲食,轉羸瘦:射罔二兩,椒三百粒。搗末,雞子白和為丸,如大麻子。服一丸,漸至如大豆大,一丸至三丸為度。(《肘後方》)

②治三十年心疝:真射罔、新好茱萸。上二味等分,搗篩,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日三。(《范汪方》)

③治瘧病:巴豆二枚(去心皮),射罔如巴豆大,棗一枚(去皮)。令搗成丸,如梧子大。先發水服一丸。(《補缺肘後方》)

④治蛇虺螫人:射罔塗螫處,頻易。(《梅師集驗方》)

⑤治沙蝨毒:射罔敷之。(《千金方》)

關於「射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