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奔豚氣,病名。見《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亦稱奔豚賁豚賁豚氣。詳見賁豚條。

目錄

基本概述

疾病科屬 內科

奔豚是指病人自覺有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的一種病證。由於氣沖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氣。西醫的神經官能症冠心病等有類似症状者,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奔豚氣治療的診斷要點

臨床以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為主要症状特徵。 發作時,常伴見腹痛胸悶氣急、心悸、驚恐、煩躁不安,甚則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氣上沖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熱等。  

奔豚氣治療的辨證分析

本證主要是由於七情內傷,寒水上逆所致。其上沖之理與沖脈有聯繫,因沖脈起於下焦,循腹部至胸中。其病理是由下逆上,而有氣、寒、水之別。氣逆多由情志所引起,證候表現亦常有情志不能之狀,寒水則由於陰盛或陽衰而引起。但氣、寒、水三者又有密切的聯繫,水因寒凝,而寒水之逆又莫不因於氣。故理氣降逆為治療本證的主要法則,可根據證候,結合使用。  

奔豚氣治療的辨證論治

肝腎氣逆型

【證見】 自覺有氣上沖咽喉,發作欲死,驚悸不寧,惡聞人聲,或腹痛,喘逆,嘔吐,煩渴,乍寒乍熱,氣還則止,常反覆發作。舌苔白或黃,脈弦數。

【治法】 平肝理氣降逆。

【方藥】

主方奔豚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李根白皮15克,黃芩12克,葛根20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川芎6克,法半夏12克,生薑10克,代赭石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寒水上逆型

【證見】 先有臍下悸動,旋即逆氣上沖,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 溫陽行水,理氣降逆。

【方藥】

主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炙甘草6克,大棗5枚,吳茱萸6克,法半夏12克,生薑9克。水煎服。  

奔豚氣病 《紹奇談醫》

仲景所論的奔豚氣病,是一種發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覺氣從少腹上沖至心胸為特點,其狀如豬之奔突,發作時恐懼莫名,甚至有瀕死的感覺,但移時沖氣漸平,即和常人無多差異。

此病在西醫學中很難找到與之近似的疾病,而臨床時有所見,我曾留心查閱過近三十年的有關資料,粗計亦有數十例之多。

仲景認為奔豚氣的病因是起於驚恐。《諸病源候論》在「驚恐」之下,又添「憂思」二字,說明多種情志變化皆可引起臟氣不平,發為奔豚。

奔豚湯 以「氣從少腹上沖至胸」為主證,「腹痛」,「往來寒熱」為兼證,(非必具症状)。方用李根白皮、黃芩、葛根,涼肝清熱半夏、生薑,降逆平沖;芍藥、甘草合當歸、川芎,緩急止痛。其病位在肝,病性屬熱,病機肝鬱化火,氣逆上沖(氣有餘即是火)。於證,當有舌紅(邊尖),苔薄黃,脈弦滑數,口苦咽干心煩、腹痛或往來寒熱。  

[筆者治驗]

(一)

劉憲章,男,37歲,山西省襄垣縣電業局。病起於驚恐,已二年,呈發作性,發作時氣從下腹上沖至胸、咽,驚慌莫名,伴腹痛、冷汗,嚴重時甚至昏仆,不省人事(但無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及遺尿),約20分鐘~30分鐘可自愈,但覺渾身乏力。在當地曾做各種相關檢查,未明確西醫診斷,中醫診斷為「奔豚氣」,曾用過桂枝加桂湯等方,久治無效。其人清瘦黝黑,平素性情急躁,痰多,常失眠。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病屬中醫所稱奔豚氣無疑,桂枝加桂方非不佳,無如其不對證何!擬以降火、平沖、墜痰為治,用黃芩15g,黃連6g,桑白皮30g,葛根20g,丹參15g,赤、白芍各10g,當歸6g,川芎6g,茯苓15g,姜半夏10g,生薑3片,服12劑。另用礞石滾痰丸9g,1日1次。藥後3日內竟無動靜,至第4劑,大便始通,日4~5次,混有鮮血及痰涎狀物;再服,血止。盡劑。此系我1987年在西苑醫院門診接診者,至今已十餘年矣,未再發作。飲食增進,睡眠亦安,易方調理。隨訪多年,一切安好。

李根白皮,即李子樹根白皮,廢用已久,藥肆無售,只好代之以桑白皮。桑白皮功擅清肺平喘,利尿消腫清金以平木,用於肝氣肝火痰熱,於理可通。

桂枝加桂湯 仲景原書認為「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注家亦多以「外寒從針孔而入」為釋(尤怡),獨《醫宗金鑒》認識到乃「其人素寒陰盛也」。征諸實際,也不必一定是由誤汗、燒針引起的。奔豚有寒熱二證,熱證已如上述,寒證即桂枝加桂湯證也。

關於此方是加桂枝還是加肉桂的問題,歷來有不同看法。岳美中老師認為是加桂枝,一則根據《傷寒論》「氣從少腹上衝心……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果加肉桂,應雲「當加」,不可雲「更加」;二則《傷寒論》有「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是桂枝原治氣上沖證,若加重劑量,自可治氣上沖之奔豚了。柯韻伯更讚揚此方說:「更加桂者,益火之陽而陰自平也。桂枝更加桂,治陰邪上攻,只在一味中加分兩,不於本方內求他味,不即不離之妙如此。」尤怡及近人曹穎甫、余無言等主張:加桂應是加肉桂或桂心,因為肉桂味厚下行,能散少腹之積寒。曹、余等皆有醫案證明。實際上,仲景全書無用肉桂者,如建中湯、五苓散腎氣丸之當用肉桂者亦用桂枝,這是因為漢代桂枝、肉桂混用不分的緣故。後世本草著作認為肉桂、桂心均為溫里寒藥,氣味俱厚於桂枝,因此加用肉桂或桂心,用於奔豚氣病更為合宜。如張璐的《本經逢源》中談到:「肉桂辛熱下行,入足太陰、少陰,益火消陰,大補陽氣,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導火之源,所謂『腎苦急,急食辛以潤之』,元素言補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疼痛,非此不能止……桂心獨取中心甘潤之味,專溫營分之里藥,故治九種心痛,腹內冷痛。」《本草匯言》更明確指出肉桂可治「奔豚寒疝而攻沖欲死」。  

(二)

徐庭良,男,64歲,軍人,2001年10月13日。平素體健,忽於今年春末某日,感覺小腿「刷」地一下,一股氣上沖至腹部,胸部、咽喉,周身冷汗,難受之極,驚恐莫名,但一分鐘即過。此後,或一天有1~2次發作,或多至10多次,睡在床上也發,也有十天半月安然無恙者。去空軍總院住院檢查一個月,無何發現,未予確診。此奔豚氣病也。察其脈沉而弦,舌質淡,邊有齒痕。擬以調營衛,降沖逆為治,用桂枝加桂東加味:桂枝18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6g,大棗七個,生薑20g,肉桂10g,生龍骨30g,牡蠣30g,7劑。服畢,多次隨訪,未再發作。

上述桂枝加桂湯證實用藥歷代者作中也有些足資參考的資料,醫者可從中得到啟發。如《肘後方》用吳茱萸、生薑、半夏、桂心、人蔘、炙甘草;《千金要方》用桂枝甘草湯;《外合秘要》引《廣濟方》用半夏,吳茱萸;《太平聖惠方》用甘李根皮、吳茱萸、生薑;《經方實驗錄》用吳茱萸湯合理中湯、桂枝加桂更加半夏;《爰廬醫案》用附子、茯苓、白芍、川芎、半夏、橘核、李根白皮;《張伯臾醫案》用真武湯苓桂術甘湯二陳湯菖蒲遠志白金丸,桂枝加桂更加紫石英、茯苓等。

至於苓桂甘棗湯,其證非奔豚氣病,仲景已指明只是「欲作奔豚」而已。「臍下悸」多系水飲為患,臨床時有所見,桂、苓通陽而降逆,甘、棗培土以制水,苓桂術甘湯之類方也。用甘瀾水煎藥,意在不助水邪,這是古人的經驗,也屬於東方哲人之思。不能說什麼水不就是H2O,幹嘛還要這麼麻煩,用勺子把它攪來攪去幹什麼?

關於「奔豚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