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羊鵲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地羊鵲
Dì Yánɡ Què
別名 斑鳩窩、三月黃花、酸米子、小花生藤、黃花草、黃瓜草、金花菜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利濕消痞。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胃脘痞滿疼痛;疔瘡無名腫毒濕疹痢疾痔瘡便血
英文名 Herb of Birdsfoot Deervetch,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始載於 四川常用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異名斑鳩窩、三月黃花、酸米子、小花生藤(《四川常用中草藥》)。

【拉 丁 名】Lotus corniculatus L.

【來源】為豆科植物百脈根的全草及花。植物形態詳"百脈根"條。

【植物形態】百脈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莖叢生,有疏長柔毛或後來無毛。小葉5片,3小葉生於葉柄的頂端,2小葉生於葉柄的基部;小葉柄極短,長約1mm;葉紙質,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5-20mm,寬3-12mm,先端尖,基部圓楔形,全緣,無毛或於兩面主脈上有疏長毛。花3-4朵排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具葉狀總苞;花長1-1.4cm;花萼黃綠色,寬鐘形,近於膜質,內外均具長硬毛,萼齒5,三釤形;蝶形花冠,黃色,旗寬倒卵形,長9-13mm,寬4-6mm,具較長的爪,翼較龍骨瓣稍長,龍骨瓣彎曲;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長而彎曲,柱頭小。莢果長圓筒形,褐色,長2-2.7cm,闊3-4mm,內含多粒種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採集】夏初採花,夏、秋采全草。

化學成分】該植物含5,7,3′,4′-四羥基-8-甲氧基-黃酮醇3-o-βD-半乳糖甙、刀豆酸、齊墩果酸、皂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以及硫胺素核黃素等。

花含槲皮萬壽菊素-3-半乳糖甙和棉花皮素-7-甲醚。種子含γ-L-谷氨醯基-L-酪氨酸和γ-L-谷氨醯基-L-苯丙氨酸,前者含量較後者多數倍。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平,味淡辛。"

【功用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止咳平喘消痞滿。全草治風熱咳嗽無痰,胃部痞滿疼痛,痔瘡,下乳;花蒸豬肝雞肝服,治眼霧。"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

【相關記載】

在四川地方性本草《天寶本草》中對地羊鵲有相關記載,以下是該書的摘要:

[摘要] 目的:對四川地方性本草《天寶本草》所載149味草藥進行原植物考訂,對每首「藥性歌」的歌詞內容在不同版本校勘以後作出校注。方法:運用文獻考證、品種調查、標本採集和療效核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全部草藥原植物學名的考訂,並對149味草藥的藥性歌,就5個不同版本逐字逐句的校勘,比較其異同。結果與結論:對《天寶本草》所載149味草藥的原植物,均明確地訂出了它們的科、屬、學名。但其中以「豬鬃草」為名的草藥有2處,其藥性歌詞內容不同,分析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編輯上的錯誤,導致前後重複;二是有可能為異物同名品。鑒於四川省草藥同名異物情況複雜,故在品種考訂時對有關情況盡量加以說明;又通過5個不同版本的校勘,提出字句正訛的判斷或更改的建議。

[關鍵詞]本草;藥物;基原;考訂;藥性;校注

[中圖分類號]R 28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1-5302(2000)09-0555-06

17 地羊鵲

[原文] 清肺益脾地羊鵲,頭暈咳嗽皆宜服①,諸般氣寒咆哮喘,五癆七傷血衄福②。

[考訂] 地羊鵲為豆科植物錦雞兒Caragana sinica (Buchoz)Rehd.的根皮。在四川通常充白鮮皮應用。別名陽雀花、地陽雀。本品地羊鵲與地陽雀為同音字,以用「地陽雀」之名為宜。

[校注] ①,②第2,4句末字,5個版本均為「服」字,從歌括體裁要求來說,似不宜重出,故將末句末字改為福字。

關於「地羊鵲」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