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全身麻醉藥(general anaesthetics)是一類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藥物,使意識、感覺和反射暫時消失,骨骼肌鬆弛,主要用於外科手術麻醉

目錄

常用全身麻醉藥列表

吸入性麻醉藥

吸入性麻醉藥(inhalation anaesthetics)是揮發性液體或氣體,前者如乙醚氟烷異氟烷恩氟烷等,後者如氧化亞氮。  

作用機制

吸入性麻醉藥經肺泡動脈入血,而到達腦組織,阻斷其突觸傳遞功能,引起全身麻醉。其作用機制的學說很多,尚未趨統一。但脂溶性學說,至今仍是各種學說的基礎。有力的依據是化學結構各異的吸入性麻醉藥的作用與其脂溶性之間有鮮明的相關性,即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強。現認為吸入性麻醉藥溶入細胞膜脂質層,使脂質分子排列紊亂,膜蛋白質及鈉、鉀通道發生構象和功能上的改變,抑制神經細胞除極,進而廣泛抑制神經衝動的傳遞,導致全身麻醉。  

麻醉分期

吸入性麻醉藥對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的抑制作用有先後順序,先抑制大腦皮質,最後是延腦。麻醉逐漸加深時,依次出現各種神經功能受抑制的症状。常以乙醚麻醉為代表,將麻醉過程分成四期,簡介如下。

一期(鎮痛期)

從麻醉開始到意識消失。此時大腦皮質和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受到抑制。二期(興奮期

興奮掙扎,呼吸不規則,血壓心率不穩定,是皮質下中樞脫抑制現象。不宜進行任何手術。一、二期合稱誘導期,易致心臟停搏等意外。三期(外科麻醉期)興奮轉為安靜、呼吸血壓平衡,標誌著本期開始。皮質下中樞(間腦中腦、橋腦)自上而下逐漸受到抑制,脊髓由下而上逐漸被抑制。此期又分為四級。一般手術都在二、三級進行,第四級時呼吸嚴重抑制,脈搏快而弱,血壓降低。表明延腦生命中樞開始受抑制。應立即減量或停藥,以免進入以呼吸停止為特徵的第四期。

上述麻醉的分期,在現代臨床麻醉中已難看到。但只要在實踐中仔細觀察,掌握複合麻醉深度,不難達到滿意的外科麻醉狀態。  

體內過程

吸入性麻醉藥的吸收及其作用的深淺快慢,首先決定於它們在肺泡氣體中的濃度。在一個大氣壓力下,能使50%病人痛覺消失的肺泡氣體中麻醉藥的濃度稱為最小肺泡濃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各藥都有其恆定的數值,它反映各藥的麻醉強度,MAC數值越低,反映藥物的麻醉作用越強。

肺泡中藥物進入血液的速度還與肺通氣量、吸入氣中藥物濃度肺血流量及血/氣分布係數等有關。血/氣分布係數是指血中藥物濃度與吸入氣中藥物濃度達平衡時的比值。此係數大的藥物,達到氣/血分壓平衡狀態較慢,誘導期較長。因此,提高吸入氣中藥物濃度可縮短誘導期。

藥物由血分布入腦受腦/血和血/氣分布係數的影響。前者指腦中藥物濃度與血中藥物濃度達平衡時的比值,此係數大的藥,易進入腦組織,其麻醉作用較強。

呼入性麻醉藥主要經肺以原形排出,肺通氣量大及腦/血和血/氣分布係數低的藥物較易排出。常用吸入麻醉藥的特性見表13-1。  

常用藥物

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

為無色澄明易揮發的液體,有特異臭味,易燃易爆,易氧化生成過氧化物及乙醛,使毒性增加。麻醉濃度的乙醚對呼吸功能和血壓幾無影響,對心、肝、腎的毒性也小。乙醚尚有箭毒樣作用,故肌肉鬆弛作用較強。但此藥的誘導期和蘇醒期較長,易發生意外,現已少用。

氟烷(halothane)為無色透明液體,沸點50.2℃,不燃不爆,但化學性質不穩定。氟烷的MAC僅為0.75%,麻醉作用強,血/氣分布係數也較小,故誘導期短,蘇醒快,但氟烷的肌肉鬆弛和鎮痛作用較弱;使腦血管擴張,升高顱內壓;增加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誘發心律失常等。反覆應用偶致肝炎肝壞死,應予警惕。子宮肌鬆弛常致產後出血,禁用於難產或剖腹產病人。

恩氟烷(enflurane)及異氟烷(isoflurane)是同分異構物,和氟烷比較,MAC稍大,麻醉誘導平穩、迅速和舒適,蘇醒也快,肌肉鬆弛良好,不增加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反覆使用無明顯副作用,偶有噁心嘔吐。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藥。

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

又名笑氣,為無色味甜無刺激性液態氣體,性穩定,不燃不爆。用於麻醉時,患者感覺舒適愉快,鎮痛作用強,停藥後蘇醒較快,對呼吸和肝、腎功能無不良影響。但對心肌略有抑制作用。氧化亞氮的MAC值超過100,麻醉效能很低。需與其他麻醉藥配伍方可達滿意的麻醉效果。血/氣分布係數低,誘導期短。主要用於誘導麻醉或與其他全身麻醉藥配伍使用  

第二節 靜脈麻醉藥

靜脈麻醉藥用於麻醉,方法簡便易行,麻醉速度快,藥物經靜脈注射後到達腦內即產生麻醉,誘導期不明顯。因麻醉較淺,主要用於誘導麻醉。若單獨應用只適用於小手術及某些外科處理。  

硫噴妥鈉

(thiopentaI sodium)

脂溶性高,麻醉作用很快,但作用維持時間短暫,加之鎮痛效果差,肌肉鬆弛不完全,臨床上主要用於誘導麻醉,基礎麻醉和短時小手術的麻醉。  

氯胺酮

(ketamine)

NMDA受體阻斷劑,可阻斷痛覺傳導,同時又興奮腦幹邊緣系統。引起痛覺消失而仍有部分意識存在,稱為分離麻醉。對心血管具有明顯興奮作用。臨床主要用於體表小手術。  

依託咪酯

生效快,持續時間短,強度約為硫噴妥鈉的12倍。對心血管影響小,可用於誘導麻醉。大劑量快速靜脈注射本品可有呼吸抑制。應用本品後可出現陣攣性肌收縮,恢復期出現噁心嘔吐症状。  

丙泊酚

起效快,作用時間短,蘇醒迅速,對呼吸道無刺激,可降低腦代謝率和顱內壓。用於全麻誘導、維持麻醉及鎮靜催眠輔助用藥。主要不良反應為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有抑制作用,注射過快可出現呼吸和/或心跳暫停,血壓下降等。  

羥丁酸鈉

對心血管影響小,適用於老人、兒童及神經外科手術、外傷燒傷患者的麻醉。肌肉鬆弛不好,常需與肌松藥地西泮合用。另外還用於誘導麻醉。嚴重高血壓心臟房室傳導阻滯癲癇患者禁用。  

第三節 複合麻醉

複合麻醉是指同時或先後應用兩種以上的麻醉藥物或其他輔助藥物,減輕病人的緊張情緒及克服全麻藥的誘導期長和骨骼肌鬆弛不完全等缺點。

(1)麻醉前給藥指病人進入手術室前應用藥物。

(2)基礎麻醉對於過度緊張或不合作者(如小兒)進人手術室前先用大劑量催眠藥,使進入深睡或淺麻醉狀態。進手術室後再用吸入性麻醉藥。

(3)誘導麻醉用誘導期短的硫噴妥鈉或氧化亞氮,使迅速進入外科麻醉期,後改用其他藥物維持麻醉。

(4)低溫麻醉在物理降溫的基礎上配合應用氯丙嚓,使體溫下降到28-30℃,降低心臟等生命器官的耗氧量,以利於進行心臟直視手術。

(5)控制性降壓加用短時作用的血管擴張硝普鈉或鈣拮抗劑使血壓適度下降,並抬高手術部位,以減少出血。常用於顱腦手術

(6)神經安定鎮痛術常用氟哌利多芬太尼按50:1製成的合劑作靜脈注射,使患者達到意識模糊朦朧,痛覺消失,稱為神經安定鎮痛術。適用於外科小手術。如同時加用氧化亞氮及肌松藥可達到滿意的外科麻醉,稱為神經安定麻醉。

參看

關於「全身麻醉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