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葉馬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全葉馬蘭
Quán Yè Mǎ Lán
全葉馬蘭
別名 全緣葉馬蘭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止咳。主感冒發熱咳嗽咽炎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藥名

全葉馬蘭  

別名

緣葉馬蘭、黃花三草、野白菊(湖北)、掃帚花、全葉紫菀、掃帚雞腸、全葉雞兒腸、路邊菊  

漢語拼音

quán yè mǎ lá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Kalimeris integrtifolia Turcz. Ex DC. [Asteromoea Pekinensis Hance]  

藥理作用

1. 鎮咳作用:全葉馬蘭全草及根、莖、葉乙醇提取物,對小鼠噴霧濃氨水致咳所需時間(EDT50)有非常顯著的延長作用。全草延長EDT50達 196%,根174%,莖141%,葉145%。說明全草、根止咳作用非常顯著;莖。葉亦有顯著的止咳作用,作用弱於可待因。對豚鼠的鎮咳作用,全草作用最強,其次是莖,而根、葉作用較弱。全草還能增強可待因的鎮咳作用。

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全葉馬蘭的乙醇提取物5g/kg皮下注射,對苯甲酸鈉咖啡因和電刺激引起的小鼠驚厥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並能加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以全草作用最強,而對自發活動的影響較小。  

功效

清熱解毒;止咳  

科屬分類

菊科  

主治

感冒發熱咳嗽咽炎扁桃體炎;黃疽;小兒疳疾;胃、十二指腸潰瘍;腸炎痢疾吐血衄血;瘡腫毒;乳腺炎外傷出血。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緣、灌叢、路旁。  

採收和儲藏

8-9月採收,洗淨,晒乾。  

資源分布

廣泛分布於我國東北部、西部和中部。國外在俄羅斯的東部西伯利亞、蒙古和朝鮮也有分布。  

動植物形態

Bkeol.jpg

全葉馬蘭多年生草本,高30-70cm。直徑長紡錘形。莖直立,單生或數個叢生,中部以上有近直立的帚狀分枝,被細硬毛。葉互生;中部葉多而密,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8-4cm,寬0.4-0.6cm,先端鈍或漸尖,常有小尖頭,基部漸狹,邊緣稍反卷,下麵灰綠,兩面密被粉狀短絨毛,中脈在下面突起;上部葉較小,條形。頭狀花序單生枝端並排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7-8mm,長約4mm,總苞片3層,外層近條形,長約1.5mm,內層長圓狀披針形,長達4mm,上部草質,具粗短毛及腺點;舌狀花1層,管部長約1mm,具毛,舌片淡紫色,長約11mm,寬約2.5mm;管狀花花冠長約 3mm,管部長約1mm,有毛。瘦果倒卵形,長約2mm,寬約1.5mm,淺褐色,扁平,有淺色邊肋,或一面有肋而果呈三棱形,上部有短毛及腺;冠毛帶褐色,長0.3-0.5mm,不等長,易脫落。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止咳藥;散瘀止血  

性味

味苦;性寒  

藥材基源

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全葉馬蘭的乾燥或新鮮全草。  

用法用量

9~18克,鮮者30~60克。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摻或煎水洗。  

出處

《中華本草》  

飼用價值

全葉馬蘭對各種家畜有較好的適口性。全葉馬蘭的營養成分,在粗蛋白質粗脂肪的含量中偏上,灰分含量較高,1g鮮葉含維生素C0.6mg。青草和乾草,馬、牛、羊,均喜食,還可作兔和豬的飼草,加水蒸煮,拌入精料,氣味濃香。雖然產量不甚高,但飼用品質良好,整個植株幾乎都可供家畜飼用,花期過後,植株並不明顯硬化,較長期間保持質地柔軟,可以作飼用。  

植物

種中文名:全葉馬蘭

種拉丁名:Kalimeris integrifolia Turcz. ex DC.

種別名 :全葉雞兒腸、野粉團花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馬蘭屬

屬拉丁名:Kalimeris

國內分布:廣泛分布於我國西部、中部、東部、北部及東北部(四川、陝西南部、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生於山坡、林緣、灌叢、路旁。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朝鮮、日本、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命名來源:[Prodr. 5: 259. 1836]

中國植物志:74:103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200

生 境:山坡,林緣,灌叢中,路旁

湖北分布:巴東,五峰,長陽,南漳,保康,竹溪,襄陽,隨州,安陸,大悟

關於「全葉馬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