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椎管及其內容物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脊柱區 >> 椎管及其內容物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脊柱的組成、連接和整體觀已述於上冊。為了解剖操作時剖取脊髓方便,在此僅對脊髓及其被膜作一扼要介紹。

椎管由24個游離椎骨椎孔骶骨骶管構成,上接枕骨大孔,通向顱腔;下達骶管裂孔。內容脊髓、脊神經根以及脊髓周圍的血管和被膜。

一、脊髓與脊神經根

脊髓為中樞神經的低級部分,為一前後稍扁的圓柱體。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腦幹延髓連續,下端在成人平對第1腰椎體下緣,形成脊髓圓錐。從圓錐的尖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條纖維組織的細絲,叫終絲。終絲在第2骶椎處穿過硬脊膜囊,繼續向下終止在尾骨背面的骨膜

脊髓各段的直徑並不均勻。全長有兩個膨大:頸膨大和腰膨大,支配上肢下肢神經在這兩個膨大處出入。脊髓表面有脊神經根的根絲附著。前外側溝有前根根絲,為運動纖維;後外側溝有後根根絲,為感覺纖維。前、後根在椎間孔處會合成脊神經出椎管,後根上有一膨大為脊神經節。腰骶部脊神經根在椎管內先向下行,圍繞終絲構成馬尾,然後再從相應椎骨下方的椎間孔或骶孔出椎管。

二、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表面有三層被膜(圖11-6),對脊髓起著營養、支持和保護作用。最外面一層為硬脊膜,向上附著於枕骨大孔邊緣,與顱部硬腦膜相續,向下達第2骶椎,形成硬膜囊。再向尾側硬膜包繞終絲表面,向下附著於尾骨背面。硬脊膜與椎骨骨膜之間的間隙為硬膜外腔,其中充滿富於脂肪的疏鬆結締組織,椎內靜脈叢位於此腔內。腔內常為負壓。

中層為蛛網膜,緊貼於硬脊膜的深面,由結締組織構成,菲薄透明,無血管,向上直接延續為腦的蛛網膜,向下達第2骶椎平面。蛛網膜與其外面的硬脊膜之間有一潛在的腔隙,為硬膜下腔,內有少量液體。蛛網膜與其深面的軟脊膜之間的腔隙叫做蛛網膜下腔。該腔向上經枕骨大孔與腦部的蛛網膜下腔相通,向下達第2骶椎高度。腔內充以腦脊液,脊髓和脊神經根皆浸於腦脊液中。由於脊髓的末端僅達第1腰椎高度,故第1腰椎至第2骶椎之間的蛛網膜下腔相對擴大,稱為終池。終池內只有腰骶部脊神經根構成的馬列尾和終絲。臨床常在此進行腰椎穿刺

Gm7c84w6.jpg

圖11-6 椎管及其內容物橫斷面(模式圖)

軟膜緊貼於脊髓的表面,為一層富於血管的結締組織膜,故又稱血管膜。在脊神經前、後根之間,軟脊膜形成齒狀韌帶,其尖端附著於蛛網膜及硬脊膜,起固定脊髓的作用。脊髓的血管行於軟膜內,並隨軟膜進入脊髓的溝裂中。

三、椎靜脈叢

椎靜脈叢(圖11-7)可分為椎外和椎內靜脈叢。椎外靜脈叢位於椎管之外,前組在椎體的前方,後組在椎骨的後方。椎外靜脈叢收集椎體和鄰近肌的靜脈,注入頸深靜脈叢、肋間靜脈、腰靜脈骶外側靜脈。這些靜脈及交通支多無靜脈瓣,可容許血液返流。椎內靜脈叢位於椎管內,分布於椎骨骨膜與硬脊膜之間。前組在椎體後方和後縱韌帶的兩側,大致為兩條縱行的靜脈叢,收集來自椎體的靜脈;後組位於椎弓黃韌帶的深面。兩側之間有吻合支相連。椎內靜脈叢收集脊髓、椎骨和韌帶的靜脈血,向上與顱內的枕竇乙狀竇、基底叢等有吻合,並與椎外靜脈叢有廣泛的交通。由椎靜脈叢不僅溝通上、下腔靜脈系,而且與顱內有直接交通,某些盆腔、腹腔或胸腔感染腫瘤寄生蟲卵等,可不經肺循環而直接通過椎靜脈叢侵入顱內。當咳嗽嘔吐時,腹內壓突然增高,迫使下腔靜脈不能如常受納腹腔和盆腔的靜脈血流,在些瞬間血流可經骶外側靜脈、腰靜脈和肋間靜脈返流,再經椎內靜脈叢而注入上腔靜脈。由於椎內靜脈叢位於椎管內,環境恆定,因而不受腹壓變化的影響。

32 脊柱區的神經和血管 | 脊柱區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32
關於「人體解剖學/椎管及其內容物」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