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健康與疾病時的血漿蛋白質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蛋白質與臨床診斷 >> 健康與疾病時的血漿蛋白質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血漿蛋白質是血漿固體成分中含量很多、組成極為複雜、功能廣泛的一類化合物。目前已經研究的血漿不下500種,其中已分離出接近純品者有200種。近10多年來,出現和使用了不少新技術,用於分析血漿內較微量的個別蛋白質,並研究其在疾病時的變化,這些資料有助於疾病的診斷並提供有價值的病理生理信息。研究有關個別蛋白質的結構、功能、代謝的知識正在迅速積累,並成為很活躍的研究領域。

血漿蛋白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生物化學家的廣泛重視,正在進展的領域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化學家分離純化各種血漿蛋白質組分,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胺基酸的組成及順序,以及某些蛋白質中結合的糖、脂類、金屬化合物、活性多肽類固醇激素和其它各種化合物。許多工作是對這些蛋白、降解、轉換更新與代謝調節的研究。

2.生理學家與病理生理學家長期以來對血漿蛋白質的生理功能感興趣研究它的膠體性質、緩衝性質和生理作用,在運輸脂類、多種金屬和微生時、元素中的作用,在結合和調節活性激素外外源性藥物體內過程中的作用,以及血漿蛋白質在反蝒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回收功能和肝細胞功能方面的意義。

血漿蛋白質亦廣泛地應用於研究營養學問題,特別是蛋白質的營養不良

3.血漿蛋白質具有遺傳的變異結合珠蛋白轉鐵蛋白等在不同人群中常見有結構上的差異。還有一些雖然是少見的遺傳變異(如缺乏某一種脂蛋白免疫球蛋白),可表現一定的臨床症状,亦具有臨床醫學上的意義。由於血液是人體組成中最易獲得的標本,遺傳學家常利用血漿蛋白質結構上的差異作為研究人群與家族遺傳特徵的標誌。

4.在臨床生物化學實驗室中血漿蛋白質的分析一直是最主要的常規工作之一。最早就用於有關肝及腎疾病和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預後的監測。近年來由於個別蛋白質微量和特異的分析檢測技術的進展,為不少病理過程和疾病的診斷又提供了新的信息。

血漿蛋白質中不少特殊成分的研究,如血液凝固因子、免疫球蛋白組分及補體系統組分的檢測,在血液學與免疫學中都是基本的理論和實踐。

5.在進化與個體發育的生物化學研究中,已發現有不少正常胎兒時期的蛋白質可以在惡性癌腫病人中重新出現。血漿蛋白質合成的調控,如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的表達與釋放,在臨床醫學中是長期受注意而又尚未完全解決的課題,它與限制炎症過程密切相關。此外,尚有不少蛋白質水解酶的特異抑制物在血漿中循環,它們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謝調控作用,雖然其體內過程尚未被完全闡明。

6.血漿蛋白質在實際工作中還廣泛地用於組織與細胞培養。血漿中含有各種細胞刺激因子,它們對細胞的活力、增殖分化、胸內酶的合成及細胞特殊功能起著特殊的作用。必須指出,各種血漿蛋白質組分對不同類型的細胞起的作用有特異性,已發展成為細胞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分支。

7.在人類不少疾病,包括常見的兩種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腫瘤的發病學研究,以及最常見的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病機制中,血漿蛋白質均有廣泛的涉及。

一般教科書將血漿蛋白質多方面的功能概括為:①營養;②緩衝與膠體滲透壓;③運載(包括類固醇甲狀腺激素維生素與、脂類、金屬與微量元素、藥物等);④免疫與防禦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與補體);⑤凝血纖維蛋白溶解;⑥各種醇的特殊功能;⑦代謝調控等幾大方面。

血漿蛋白質的分類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隨著分離方法和對血漿蛋白質功能了解的進展,顯然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進行歸納分類。早先通過鹽析法將血漿蛋白質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兩大類,目前看來最實際的還是通過醋酸纖維薄膜電泳瓊脂糖凝膠電泳獲得有關血漿蛋白質全貌的圖譜,即將血漿蛋白質分為白蛋白和α12β、γ球蛋白5個主要區帶,根據不同的電泳條件還可將各個區帶進一步分離。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常可分出個區帶。如果採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在適當條件下可以分出30多個區帶。應當理解,這咱分離區帶並非截然。近年免疫化學技術分析法的進展提供了對個別蛋白質測量的新方法,二者結合可以為血漿蛋白質的分析和臨床意義積累很好的有用資料。

目前許多學者試圖按功能進行分類,如營養、修補、運輸、載體、補體系統和凝血因子等等。

本章首先將血漿蛋白質按電泳和功能為主,試行分類歸納於表、表2-2供參考,以便對血漿蛋白質種類有一總的概念。然後再依次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個別血漿蛋白質的理化特性、功能與臨床意義、常見疾病時血漿蛋白質的變化圖譜以及血漿蛋白質的檢測及其臨床應用。

表2-1 血漿蛋白質的分類與特徵(以區帶電泳為主要技術分類)

蛋白質 成人參考值 半壽期(天) 分子量(萬) 等電點 含糖量 簡注
前白蛋白 200-400 5.4 4.7 營養指標
白蛋白 35000-50000 15-19 6.64 4-5.8 0 在許多疾病時降低,有較廣泛的載體功能
α1區帶球蛋白
α1-抗胰蛋酶 780-2000 4 5.5 4.8 12 APR,抗胰蛋白水解酶先天缺陷易導致肺氣腫肝硬化
α1酸性糖蛋白 500-1500 5 4.0 2.7-4 45 APR
α1脂蛋白 1700-3250 20 脂類運輸
α1胎兒球蛋白 0.03 6.9 胎兒期蛋白
α2區帶球蛋白
結合珠蛋白 300-2150 2 8.5-40 4.1 12 APR,結合,溶血時減少
α>2巨球蛋白 1250-4100 5 80 5.4 8 腎病期增加,抗蛋白水解酶
銅藍蛋白 200-500 4.5 16 4.4 APR,含銅
β1區帶蛋白
轉鐵蛋白 2000-3500 7 7.7 5.7 6 負性APR,轉運Fe在低色素貧血時增加
血紅素結合蛋白 500-1150 5.7 結合血紅素
β脂蛋白 600-1550 300 脂類運輸
C4 20.6 7 補體系統
β2區帶蛋白
纖維蛋白原 2000-4000 2.5 34 5.5 3 APR,纖維蛋白前身參與血凝
C3 700-1500 18 2 APR,補體系統
β2-微球蛋白 1-2 1.18
γ區帶球蛋白
IgG 5250-16500 24 16 6-7.3 3 抗體組分
IgA 400-3900 6 17 8
IgM 250-3100 5 90 12
C-反應蛋白 <8 12 6.2 0 APR,防禦蛋白

1.表2-1中所列僅為部分主要的血漿蛋白質組分;

2.正常參考值隨選用檢測方法和年齡有所不同;

血漿蛋白質的功能分類

功能分類 功能特徵
運輸載體
血漿脂蛋白系統 包括乳糜微粒、VLDL、LDL、HDL等,運輸膽固醇磷脂甘油酯及脂肪酸(詳見脂蛋白代謝)
前白蛋白與白蛋白 運輸游離脂酸、甲狀腺素、多種藥物(如阿司匹林巴比妥類、青黴素等)
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 特異高親和力結合甲狀腺激素
皮質素結合球蛋白 特異高親和力結合皮質醇
類固醇激素結合球蛋白 特異高親和力結合類固醇激素
視黃醛結合蛋白 結合視黃醛
轉鐵蛋白 運輸鐵
結合珠蛋白 結合血紅蛋白
血色素結合蛋白 結合血紅素
銅藍蛋白 運輸銅
補體系統 至少有13種具有酶激活性的蛋白質,C1qC1rC1sC2C3C4C5C6C7C8C9C1酶抑制物備解素
凝血系統 包括纖維蛋白原在內的10種以上蛋白質
激肽系統 包括激肽原激肽酶,釋放激肽
免疫功能 包括IgG、M、D、E、A,C反應蛋白
蛋白酶的抑制物 至少有6種以上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血漿蛋白質,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α2-巨球蛋白等
免疫抑制作用 αFP等
其它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 來自組織細胞的可溶性蛋白質或由於細胞破裂而進入血循環的細胞內酶,但也有一些血漿中的酶具有重要的調節代謝作用,如LCAT
具有激素活性的蛋白質 胰島素
32 蛋白質與臨床診斷 | 血漿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功能與臨床意義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健康與疾病時的血漿蛋白質」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