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電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等電點(pI,isoelectric point)

Bkaq7.jpg

等電點:兩性離子所帶電荷因溶液的pH值不同而改變,當兩性離子正負電荷數值相等時,溶液的pH值即其等電點。

當外界溶液的pH大於兩性離子的pl值,兩性離子釋放質子帶負電。

當外界溶液的pH小於兩性離子的pl值,兩性離子質子化帶正電。

導航:\胺基酸 蛋白質 核酸\胺基酸的性質\兩性與等電點  

兩性與等電點

胺基酸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典型反應,例如氨基可以羥基化、醯基化,可與亞硝酸作用;羧基以成酯或醯氯或醯胺等。此外,由於分子中同時具有氨基與羧基,還有胺基酸所特有的性質。

胺基酸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所以胺基酸與強酸強鹼都能成鹽,胺基酸是兩性物質,本身能形成內鹽。

胺基酸的高熔點(實際為分解點)、難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等性質說明胺基酸在結晶狀態是以兩性離子存在的。

在水溶液中,胺基酸二偶極離子即可以與一個結合成為正離子,又可以失去一個成為負離子。這三種離子在水溶液中通過得到或失去互相轉換同時存在,在pH值達到等電點時溶液處於平衡。

等電點不是中性點,不同胺基酸由於結構不同,等電點也不同。酸性胺基酸水溶液的pH值必然小於7,所以必須加入較多的酸才能使正負離子量相等。反之,鹼性胺基酸水溶液中正離子較多,則必須加入鹼,才能使負離子量增加。所以鹼性胺基酸的等電點必然大於7。

各種胺基酸在其等電點時,溶解度最小,因而用調節等電點的方法,可以分離胺基酸的混合物。

胺基酸形成內鹽

胺基酸的晶體是以偶極離子的形式存在。

這種偶極離子是分子內的氨基與羧基成鹽的結果,故又叫內鹽。

核酸的等電點比較低。如DNA的等電點為4~4.5,RNA的等電點為2~2.5。

等 電 點

在胺基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在一定的pH值溶液中,正離子和負離子數量相等且濃度都很低,而偶極濃度最高,此時電解以偶極離子形式存在,胺基酸不移動。這時溶液的pH值便是該胺基酸的等電點。  

其他信息

名詞解釋:

等電點:

某一胺基酸處於淨電荷為零的兼性離子狀態時的介質pH,用pl表示

中性胺基酸的羧基解離程度大於氨基,故其pI偏酸,pI值略小於7.0;酸性胺基酸的羧基解離程度更大,pI明顯小於7.0;鹼性胺基酸的氨基解離程度明顯大於羧基等,故其pI大於7.0;在一定的pH條件下,氨基與羧基的解離程度相等,靜電荷為零,此時溶液的pH即為其等電點。

關於「等電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等電點條目的留言

--APPLE 2013年11月5日 (二) 10:37 (CST)

留言:使頭髮恢復最佳狀態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