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關於血漿蛋白質的正常參考值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蛋白質與臨床診斷 >> 健康與疾病時的血漿蛋白質 >> 關於血漿蛋白質的正常參考值 |
臨床生物化學 |
|
|
上節中列舉了一些血漿蛋白的正常參考範圍,但必須指出這些數字是相對的。根據多個實驗室選用的方法和蛋白質標準品有差異。
特別應提及,近年來許多評論家對「健康」與「疾病」個體正常值的界限提出了更有實用價值的新概念(參閱第二十二章)。除此之外,由於在蛋白質的測定中採用的標準品(基準物質)存在的問題更為複雜,使得各個實驗室裼之間的參考值範圍不易取得一致。衛生部檢驗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曾推行供應和採用公認的血漿蛋白質標準品,但尚未能普遍實現。混合血清標準或各個商品化的標準品也很難統一。因此,各家文獻中列出的參考值有較大的變異。此點在建立方法學與質量控制中應予妥善處理。關於不同年齡、性別與個體間的差異,作以下幾點歸納,可供參考。
(一)年齡組的變異
1.Gitlin等1975年發表了一個很詳盡的新生兒和胎兒血漿蛋白成分的數值。以新生兒血漿蛋白濃度/成人血漿蛋白濃度相對比值來看,AFP、α2MG、α1AT濃度在新生兒期顯著高於成人。Alb、纖維蛋白原、IgG與正常成人接近,其他各成分特別是IgM、IgA及C3、C4補體成分均偏低。
2.對8-95歲的年齡組分布調查有以下幾點特徵:
(1)Alb在50歲前保持穩定,50歲以後有下降趨勢。
(2)α1酸性糖蛋白在男30歲、女40歲後有上升趨勢。
(3)α1脂蛋白、α1AT40歲後有上升趨勢。
(4)Hp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5)α2MG在40歲前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到老年時又略有上升。
(6)轉鐵蛋白在男性40歲後有隨年齡增加而逐步下降的趨勢,女性則在30歲左右達高峰,以後亦逐步下降。
(7)IgA在出生前逐步上升,中年期達高峰。
(二)關於性別的差異
1.男性成人略高於女性的有Alb、α1-酸性糖蛋白、IgA等。
2.女性略高於男性成人的有α1脂蛋白、銅藍蛋白、α2MG。在妊娠期明顯增高的有銅藍蛋白、轉鐵蛋白等。
(三)個體不同時期的差異及個體間的差異
Statland等1976年曾用同一方法測定個體24小時內及不同天內的血前漿蛋白水平的變異,並與人群間的變異相比較,獲得的概念是個人不同時期的變異大大地小於人群間不同個體間的變異(表2-4)。因此提出用正常健康狀態下本身的血漿蛋白質數值作為正常參考值更有效和合理。這一概念是否能通過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而普遍地用於今後實際工作中去,尚待努力。
表2-4 五種血漿蛋白在個體內與人群間的差異
血漿蛋白 | 個體內不同時間的變異(CV%) | 不同個體間的變異(CV%) |
結合珠蛋白 | 9.5 | 71 |
α1-酸性糖蛋白 | 11 | 42 |
轉鐵蛋白 | 2.5 | 9 |
α1-抗胰蛋白酶 | 3 | 16 |
α2-巨球蛋白 | 3 | 17 |
血漿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功能與臨床意義 | 疾病時血漿蛋白質變化的圖譜特徵 |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關於血漿蛋白質的正常參考值」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