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衣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鱗衣草
Lín Yī Cǎo
別名 蛇毛衣、大蛇瘡藥、牛膝琢、飛揚草、紅四季草、野涼粉草藤、蛇瘡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瘡瘍腫毒;口唇糜爛目赤腫痛皮膚濕疹跌打傷痛;蛇咬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Lín Yī Cǎo

【別名】 蛇毛衣、大蛇瘡藥、牛膝琢、飛揚草、紅四季草、野涼粉草藤、蛇瘡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鱗花草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dagathis incurva Buch.Ham.ex D.Don[Lepidagathis haylina Nees]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鱗花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或下部伏地,方形,多分枝,節稍膨大。葉對生;葉柄長5-10mm;葉片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8cm,寬1-3.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呈波浪狀,兩面均有針狀結晶的小線條。花小,為頂生或腋生稠密穗狀花序,圓柱形,長1.5-2.5cm,單生或數個聚生,花常偏於花序的一側,被柔毛;苞片葉狀,狹披我形,長約8mm,先端銳尖,具1脈;萼5深裂,最外裂片較大,線狀披我形,長約6mm,具睫毛;花冠白色管狀,上部膨脹冠檐2唇形,花長約10mm,上唇微裂,下唇3裂;雄蕊4,2長2短,花藥2室,斜疊生。蒴果長約5mm,有種子4顆。花期11-12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村邊、路旁、陰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莖圓柱形,略具四棱,有會枝,長短不一,具短毛。葉對生皺縮,完整葉片卵狀橢圓形,長2.5-10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成狹翅狀;全緣或邊緣略呈波狀;兩面具毛茸,有時可見針狀結晶的小線條。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瘡瘍腫毒;口唇糜爛目赤腫痛皮膚濕疹跌打傷痛;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鱗衣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