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食物中毒防制 >> 細菌性食物中毒 >> 感染型食物中毒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1.病原體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為嗜酸性弧菌革蘭染色陰性,無芽胞,一端有單鞭毛,運動活潑,需氧或兼性厭氧。在含鹽3%~4%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最適生長的pH值為7.5~8.5,溫度37℃,不耐高溫,80℃1分鐘或56℃5分鐘即可殺滅。對酸敏感,在2%醋酸中或50%的食醋中1分鐘即可死亡。

2.媒介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廣泛存在於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動植物常會受到污染而帶菌。引起中毒的食品除魚、蝦、蟹、貝等海產品外,肉類、鹹菜、涼拌菜也可因受到污染而引起中毒。帶用少量該菌的食物,在適宜的溫度下,經3~4小時細菌可急劇增加至中毒數量。

3.中毒機理 隨食物進入人體106個以上的活菌,在腸道內繼續繁殖,侵入腸上皮細胞,引起腸粘膜上皮細胞和粘膜下組織病變,數小時後出現急性胃腸炎症状。該菌破壞後可釋放腸毒素耐熱性溶血素,後者是心臟毒。

4.臨床表現 潛伏期多為10小時左右,一般8~40小時,主要症状有噁心嘔吐上腹部陣發性劇烈腹痛、頻繁腹瀉、洗肉水樣或帶粘液便,無里急後重,每日~6次,體溫39℃。重症病人可有脫水血壓下降、意識不清等。病程2~4天,一般預後良好,無後遺症,少數病人因休克昏迷而死亡。

參看

32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 毒素型食物中毒 32
關於「預防醫學/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