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兜竻心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露兜竻心 | 中藥圖典 |
露兜竻心 Lù Dōu Lè Xīn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清熱,涼血,解毒。治麻疹,發斑,丹毒,暑熱症,牙齦出血,惡瘡,爛腳。 |
英文名 | leaf bud of Thatch screwpine |
始載於 | 《本草求原》 |
毒性 | |
歸經 | 心經、肝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 |
《中藥大辭典》:露兜竻心
【出處】 《本草求原》
【拼音名】 Lù Dōu Lè Xīn
【來源】 為露兜樹科植物露兜樹的葉芽。
【性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寒。"
②《本草求原》:"甘平,微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涼血,解毒。治麻疹,發斑,丹毒,暑熱症,牙齦出血,惡瘡,爛腳。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風,散熱毒瘡,止血生肌,同白豆捶爛敷患處。"
②《本草求原》:"涼血,止血,生肌,散熱毒。治麻疹、斑、丹、惡瘡。"
③《陸川本草》:"治心肺熱,心躁,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遠年爛腳有蟲:路兜竻心,和黃豆搗爛敷之。蟲山即愈。(《嶺南採藥錄》)
②治潰瘡有腐骨:路兜竻薳搗爛敷患處,能拔出之。(《嶺南採藥錄》)
③清心退熱,止煩躁:路兜芳心一兩,赤小豆一兩,燈心草三紮,竹卷心十五條。水煎服。(《陸川本草》)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露兜竻心
【出處】 出自《本草求原》。
【拼音名】 Lù Dōu Lè Xīn
【英文名】 leaf bud of Thatch screwpine
【來源】 藥材基源:為露兜樹科植物露兜樹的嫩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
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收,晒乾。
【原形態】 露兜樹,常綠分枝灌木或小喬木,常具氣生根。葉簇生於枝頂,革質,帶狀,長約1.5m,寬3-5cm,頂端漸狹成一長尾尖,邊緣和背面中脈上有銳刺。雄花序由數個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無總花梗;佛焰苞長披針形,近白色,長12-26cm,寬1.5-4cm,先端尾尖;雄花芳香,雄蕊常為10餘枚,多可達25枚,著生於長達9mm的花絲束上,呈總狀排列;雌花序頭門面,單生於枝頂,圓球形;佛焰苞多數,乳白色,長15-30cm,寬1.4-2.5cm,邊緣具疏密相間的細鋸齒;心皮5-12枚合為1束,中下部聯合,上部分離,5-12室,每室有1粒胚珠。聚花果大,向下懸垂,由40-80個核果束組成,幼果綠色,成熟時橘紅色。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喜生於村旁、路邊、山谷、溪邊及濱海地區。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 味甘;性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涼血;解毒。主感冒發熱;中暑;單麻疹;發斑;丹毒;心煩尿赤;牙齦出血;陰囊濕疹;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8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遠年爛腳有蟲:路兜力心,和黃豆搗爛敷之。蟲出即愈。(《嶺南採藥錄》)②治潰瘡有腐骨:路兜力蓬搗爛敷患處,能撥出之。(《嶺南採藥錄》)③清心退熱,止煩躁:路兜力心一兩,赤小豆一兩,燈心草二扎,竹卷心十五條,水煎服。(《陸川本草》)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風,散熱毒瘡,止血生肌,同白豆捶爛敷患處。
2.《本草求原》:涼血,止血,生肌,散熱毒。治麻疹、斑、丹、惡瘡。
3.《陸川本草》:治心肺熱,心躁,小便黃赤。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露兜竻心」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