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性細菌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所謂逆行性細菌感染是指細菌尿道口往上進入泌尿系統,經由尿道到膀胱甚至進入腎臟或副睾丸前列腺。大部份的細菌都來自腸道,尤以大腸桿菌(E. Coli)最常見。門診泌尿道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 約 1:8),這是因為女性尿道較短(約3-4cm),且開口和陰道肛門相當接近,因此細菌容易因不良的衛生習慣或性行為而進入泌尿系統引發感染。其他如糖尿病患者或抵抗力較差的病人,細菌可能先侵入泌尿系統以外的器官,再經由血液循環進入泌尿系統造成感染,此即所謂血行性感染。

目錄

逆行性細菌感染的原因

1、不良的衛生習慣和性行為

2、身體抵抗力下降

逆行性細菌感染的診斷

1、仔細詢問相關病史。

2、進行物理檢查,同時有需要進行細菌的培養實驗,並結合相關的器械檢查,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状後作出最合適的診斷。

逆行性細菌感染的鑒別診斷

應與下面的症状相鑒別診斷:

1. 尿道炎 在女性中,當尿標本培養細菌陰性時,尿道炎和陰道炎是大多數尿路症状的原因。白色念珠菌,毛滴蟲性陰道炎或細菌性陰道炎可在尿液流至發炎的陰唇時導致尿痛。儘管主要是尿痛,但陰道分泌物,臭味和性交困難在多數婦女中也發生。性傳播疾病沙眼衣原體淋病奈氏球菌單純皰疹病毒導致的尿道炎引起輕度症状,起病緩慢,除尿痛外無其他尿路症状。血尿在中段尿分析中常不存在。

2. 膀胱炎 肉眼血尿存在強烈提示細菌性膀胱炎。尿液顯微鏡檢查(細菌和白細胞)和尿培養可證實診斷。幾乎所有女性病人均有膿尿,高達50%有鏡下血尿,中段尿培養標本一般顯示致病細菌,但約30%病人伴類似膀胱炎症状而無明顯菌尿(菌落形成單位<105/ml)。在菌落計數低的病例中,尿液分析或尿液革蘭氏染色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3.  前列腺炎 因為急性膀胱炎常伴急性前列腺炎,故通過膀胱排出尿液培養常可證實細菌致病原。因有導致菌血症的危險,醫生不應該按摩急性發炎的前列腺直至合適的抗菌藥物達足夠的血濃度後。

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更加隱匿。通常僅表現為複發性菌尿或伴低熱背部盆腔不適。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反覆症状性尿路感染的最常見原因,因為感染不斷進入膀胱。前列腺按摩液培養陽性可證實診斷。清潔尿道周圍區域後病人排尿,最初5~10ml(VB1)和中段的標本(VB2)用以定量培養。病人在膀胱排空前停止排尿,行前列腺按摩。任何擠壓出的前列腺分泌液和隨後排出的最初5~10ml尿液(VB3)作培養。測試結果的解釋為膀胱尿液(VB2)需<103/ml可證實從前列腺經常有少量的微生物進入,當VB3>12WBC/高倍視野時懷疑慢性前列腺炎。尿液或擠壓出的前列腺分泌液培養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幾乎總是陽性,但陰性培養不能排除診斷。

4..急性腎盂腎炎 典型的敗血症腎盂腎炎(腰痛發熱寒戰,尿痛)症状和體征伴未離心尿液革蘭氏染色中發現白細胞增多,膿尿和菌尿強烈支持診斷。腎盂腎實質感染臨床上不能鑒別,通常兩個部分同時受累。病理學上在小管中發現中性白細胞相等於尿中發現白細胞管型。體格檢查有時出現腹部強直,應與腹腔內疾病鑒別。需行特殊染色以鑒別白細胞和腎小管的管型,見到白細胞管型時是腎盂腎炎的病理學特徵性表現,但它們亦可見於腎小球腎炎和非感染性小管間質性腎炎。尿pH可能鹼性,因為微生物分解尿素蛋白尿輕微(每日<0.6g/m2 ),尿蛋白肌酐比值<0.6.

5.  慢性腎盂腎炎 尿路感染和反覆發作急性腎盂腎炎病史很有幫助,但不是經常能得到的,除非在患膀胱輸尿管反流兒童中。複發性尿路感染和典型的腎功能不全有時發生,強烈提示診斷,而確診主要通過靜脈尿路造影。實質瘢痕可導致腎臟外形不規則伴腎盞和腎囊間實質部分或幾乎全部不可見。局部瘢痕在靜脈尿路造影時常見。輸尿管擴張可能存在,反映了慢性嚴重反流引起的改變。這些異常對於慢性細菌性腎盂腎炎相對特異,雖然在普通細菌感染時不一定出現。相似改變可能在尿路結核中發生,伴發下尿路異常(如輸尿管狹窄膀胱攣縮)可強烈提示。

1、仔細詢問相關病史。

2、進行物理檢查,同時有需要進行細菌的培養實驗,並結合相關的器械檢查,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状後作出最合適的診斷。

逆行性細菌感染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細菌感染

2.找出病因,到當地的醫院機構治療

參看

關於「逆行性細菌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