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黃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臭黃荊
Chòu Huánɡ Jīnɡ
別名 斑鳩站、斑鵲子、短柄腐卑
功效作用 祛風止痛止癢。主風熱頭痛風疹篷癢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別名】斑鳩站、斑鵲子、短柄腐卑

【來源】馬鞭草科腐卑屬植物臭黃荊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以根、葉入藥。根四季可采;葉夏秋採收,均晒乾。

性味歸經】苦,涼。

【功能主治】 根:清熱利濕解毒。用於痢疾瘧疾風熱頭痛腎炎水腫痔瘡脫肛。 葉:解毒消腫。外用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根1~2兩;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臭黃荊.版本二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別名】斑鵲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採收,晒乾。

【原形態】臭黃荊,灌木,植株高1-3m。多分枝,細弱,幼時有短柔毛,老時無毛。單葉對生;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5-8cm,寬1-3cm,基部楔形,全緣或中部有3-5鈍齒,先端急尖至尾狀尖,兩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紫紅色腺點。聚傘花序頂生,呈圓錐花序狀,被柔毛,長3.5-6cm,寬2-3cm;花萼杯狀,長約2mm,5淺裂,裂片長約1mm,圓形或三角形;花冠黃色,長3-5mm,兩面均被茸毛和黃色腺點,先端4裂,略呈二唇形,上唇1裂片寬,先端截平或微凹,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雄蕊4,2枚稍長;子房無毛,上部有黃色腺點。核果倒卵球形,長2.5-5mm,寬2.5-4mm。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湖北、四川、貴州。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止癢。主風熱頭痛;風疹篷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水煎洗。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臭黃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