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外科/鼻中隔偏曲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耳鼻咽喉外科學》 >> 鼻腔疾病 >> 鼻中隔偏曲
耳鼻咽喉外科學

耳鼻咽喉外科學目錄

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則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状者,均稱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鼻中隔局部呈尖銳突起者稱棘突或矩狀突(spur),呈長條狀隆起者嵴突(ridge)。如中隔軟骨前緣突入鼻前庭,則稱鼻中隔軟骨脫位。事實上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無功能障礙,可不作診斷和處理。

【病因】

(一)外傷:外傷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外傷史常早已遺忘。當時因鼻中隔的各個組成部分發育未全,故不顯症状,以後隨年齡增長始逐漸發展成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傷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軟骨脫位

(二)發育異常:鼻中隔原由數塊軟骨組成,以後分別骨化,才出現骨部鼻中隔。在發育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骨和軟骨的發育不均衡,而形成畸形或偏曲,或在鼻中隔各骨或骨與軟骨之間的接縫處形成距狀突或嵴。腺樣體肥大、自幼張口呼吸硬齶高拱者的鼻中隔發育受限,也可發生鼻中隔偏曲。

(三)壓迫因素:鼻腔內腫瘤或異物壓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側。

臨床表現

症状輕重與偏曲的程度及類型有關。

(一)鼻塞:交替性或持續性。單純「C」形偏曲或峭突,多引起同側鼻塞或交替性鼻塞。伴有對側鼻甲代償性肥大及「S」型偏曲,可能引起雙側鼻塞。

(二)頭痛:偏曲部分壓迫鼻甲,可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

(三)鼻出血:偏曲的凸面或嵴與距狀突處粘膜變薄,而且常受到氣流或塵埃的刺激,故常發生乾燥糜爛,導致鼻出血。

【檢查】

鼻中隔軟骨部偏曲診斷較易,高位或後段偏曲易被忽視。本病必須與鼻中隔粘膜肥厚相鑒別,以探針觸之,後者柔軟,且易壓成小凹。檢查時可見鼻中隔偏曲的各種類型(圖4-5),按偏曲形態分類,有「C」型、「S」型、嵴和距狀突等。按偏曲部位分類,則有高位、低位、前段、後段之別。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圖4-5 鼻中隔偏曲的類型

【治療】

凡有明顯的上述表現之一,並考慮與鼻中隔偏曲有關者,都可作為手術的適應症。手術方法過去一直沿有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septum),但由於手術野較小,畸形複雜者難以達到治療目的。自六十年代以來,從鼻整形角度出發,提倡有鼻中隔成形術(nasal septel reconstruction),效果比較理想。

參看

32 鼻硬結病 | 鼻中隔血腫及膿腫 32
關於「耳鼻咽喉外科/鼻中隔偏曲」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