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痴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 智能障礙 >> 痴呆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目錄

痴呆是在智能已獲得相當發展之後,由於腦部病損引起的繼發性智能減退,可由各種器質性因素所致。年齡不滿18歲不診斷痴呆。

目錄

病因

1.腦變性病:某些皮質、皮質下疾病可引起痴呆,常見病因有阿爾采木氏病,匹克氏病,Huntington』s病,Parkinson』s病,肝豆狀核變性,皮質-紋狀體-脊髓聯合變性等。

2.腦血管病:不同部位的腦血管疾病可引起痴呆,如多發梗塞性痴呆,頸動脈閉塞、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血栓血管炎等。

3.代謝性疾病:一些代謝性疾病影響腦的功能,造成痴呆,如粘液水腫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肝豆狀核變性,尿毒症,慢性肝功能不全等。

4.顱內感染:顱內感染導致腦實質及腦功能改變,導致痴呆,如各種腦炎神經梅毒,各種腦膜炎庫魯病等。

5.顱內佔位性病變:腫瘤、硬膜下血腫可致結構及腦功能改變,引起痴呆。

6.低氧和缺氧血症:包括缺血性(心博驟停、嚴重貧血出血),缺氧性(呼吸衰竭哮喘窒息麻醉),淤滯性(心力衰竭紅細胞過多)和組織中毒性等各類低(缺)氧血症。

7.營養缺乏腦病:硫胺缺乏性腦病,糙皮病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症等。

8.中毒性疾病:常見於一氧化碳中毒,鉛、汞等中毒,有機物中毒等。

9.顱腦外傷:頭部的開放性或閉合性外傷,拳擊員痴獃等。

10.其他:正常壓力腦積水類肉瘤病等。

機理

痴呆與腦部器質性疾病有關,病變的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有差異,但以額葉顳葉邊緣系統以及第三腦室聯合纖維集聚的部位損害時容易發生智能減退。腦變性病可造成大腦萎縮神經細胞減少、缺失、變性、壞死,有些神經細胞皺縮,星形膠質細胞特殊肥大,增殖與變性,有些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和顆粒空泡變性,其改變多以海馬杏仁區、紋狀體部位較顯著,這些部位與記憶、情緒等有直接關係。某些軀體疾病可使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中間代謝產物大量蓄積,腦血流障礙,還可使腦組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造成腦細胞變性、軟化、壞死或呈點狀出血,導致腦機能障礙。某些微生物毒素浸及腦細胞也可引起腦機能改變。維生素缺乏可引起腦細胞碳水化合物代謝障礙腦外傷可使腦結構發生改變,腦部腫瘤可直接對腦組織刺激與破壞,腦外傷可使腦結構發生改變,腦部腫瘤可直接對腦組織刺激與破壞,還可對鄰近與遠處腦組織造成機能性壓迫與移位,也可引起腦血液腦脊液循環障礙,使腦細胞變性、壞死等。某些中毒性疾病可使大腦皮質灰質蒼白球等處產生軟化、壞死,導致大腦機能障礙,引起智能減退。某些疾病除引起上述改變外,尚可引起一些神經遞質的改變,造成兒茶酚胺乙醯膽鹼、γ-氨基丁酸腦肽的減少,這些物質與記憶、情緒、思維、行為等均有直接關係,這些物質的減少,可出現情緒、思維、行為、記憶等方面的障礙,而出現痴呆。

臨床表現

近記憶缺損常是最早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銘記功能受損,患者記不住定好的約會或任務,記不清近期發生過的事件。但患者對此有自知之明,并力求掩飾與彌補,往往採取一系列的輔助措施,例如不厭其詳地書面記錄或一反常態地託人提醒等,從而減少或避免了記憶缺陷對工作、社會與生活等的不良影響,也從而掩蓋了作為症状表現的記憶減退

痴呆的另一個早期症状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遇到不熟悉的作業時容易感到疲乏、沮喪與激怒。其抽象思維、概括、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進行性減退。記憶的全面受累及理解判斷的缺損可能引起妄想,這種妄想為時短暫、變化多端、不成系統,其內容通常是被盜、損失、疑病、被害或對配偶的嫉妒妄想。記憶和判斷的受損可出現定障礙,患者喪失時間、地點、人物甚至自身的辨認能力。故常晝夜不分,不識歸途或無目的漫遊。

情緒方面,早期呈現情緒不穩,在疾病演進中逐漸變性淡漠及遲鈍。有時情感失去控制能力,變得浮淺而多變。表現焦慮不安,憂鬱消極,或無動於衷,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高級情感活動,如羞恥感、道德感責任感和光榮感受累最早。

人格障礙有時可在疾病早期出現,患者變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勞,對工作失去熱情,對往常愛好的活動失去了興趣,對人對事都顯得漫不經心,有時會開一些不合時宜的拙劣玩笑,對衣著及儀容也不如以前那樣注意,可變得不愛整潔,不修邊幅。有時會發生對年幼兒童的猥褻行為或暴露陰部等違反社會道德準則的行為。有人變得多疑、固執與斤斤計較。

智能全面衰退至後期出現嚴重痴呆時,患者連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飲食起居需人照顧,大小便失禁,失去語言對答能力,有的患者連自己的配偶、子女也不認得,對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更是幾乎完全喪失,經常發生出門走失的情況。最後患者死於感染內臟疾病或衰竭

診斷方法

首先確定是否痴呆,然後確定痴呆的病因。

1.認知功能測驗及智力測驗:痴呆篩選測驗有Folstein(1975)創用的簡易智力狀態檢驗(MMSE)、長谷川和夫(1974)創用的長谷川痴呆量表(HDS)、Pattie等(1979)創作的認知量表(CAS)等。這些測驗的共同特點是內容較簡單,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一般都設成痴呆的劃界分,因此頗為實用。以MMSE為例,若得分〈15分這痴呆,15~24分為可能痴呆。韋氏成人智力測驗只有病前做過的患者尚可使用,否則難度較大。

2.全面了解病史:首先了解其發病年齡,痴呆者的年齡均相對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傷及腦血管疾病等常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為慢性起病。腦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症状起伏,並可自動緩解,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及維生素缺乏症狀引起的痴呆可隨軀體症状的緩解可減輕,老年性及其他變性引起的萎縮,其痴呆症状多持續進行,不斷惡化。

3.軀體檢驗;痴呆本身並無固定體征,但原發病常可出現一定的體征。麻痹性痴呆患者可有瞳孔不整齊、兩則不等大,阿一羅瞳孔。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多有角膜老年環白髮皮膚皺紋鉛中毒患者齒齦可見鉛線等。某些原發病常伴有一定的神經系統體征。

4.實驗室檢查:疑有器質性痴呆的患者應在選擇性作腰椎穿刺,血液生化檢驗,腦電圖,腦超聲波同位素腦掃描,頭顱X線平片,氣腦造影腦血管造影CT等檢查。

參看

32 其他因素 | 痴呆鑒別診斷 32
關於「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痴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