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防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石防風
Shí Fánɡ Fēnɡ
石防風
別名 珊瑚菜、山葖、前胡
功效作用 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英文名 Root of Terebinthaceous Hogfennel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歸經 肺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石防風

石防風

(原變種)(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 (Fisch.) Fisch. ex Turcz. var. terebinthaceum)  

別名

芹菜山香菜(遼寧)、哈丹-疏古日根(內蒙古)  

描述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頸稍粗,其上存留棕色葉鞘纖維,徑0.5-1.5厘米;根長圓錐形,直生,老株常多根,堅硬,木質化表皮灰褐色。通常為單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稍突起,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有時有極短柔毛,從基部開始分枝。基生葉有長柄,葉柄長8-20厘米;葉片輪廓為橢圓形至三角狀卵形,長6-18厘米,寬5-15厘米,二回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3-5對,下部羽片具短柄,上部羽片無柄,末回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淺裂或具2-3鋸齒,長0.8-3厘米,寬0.5-1.2厘米,通常兩面無毛,有時僅葉脈基部有糙毛;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但較小,無葉柄,僅有寬闊葉鞘抱莖,邊緣膜質。復傘形花序多分枝,花序梗頂端有短絨毛或糙毛,花序直徑3-10厘米,傘輻8-20,不等長,帶稜角近方形,內側多有糙毛;總苞片無或有1-2,線狀披針形,先端尾尖狀;小總苞片6-10,線形,比花柄長或稍短;花瓣白色,具淡黃色中脈,倒心形;萼齒細長錐形,很顯著;花柱基圓錐形,花柱向下彎曲,比花柱基長。分生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背部扁壓,長3.5-4毫米,寬2.5-3.5毫米,背棱和中稜線形突起,側棱翅狀,厚實;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圖片信息

【圖片信息】 示本種的花序,其上的昆蟲為赤條蝽。(地點:山東蓬萊長島;時間:2007年8月;拍攝人:finalmin;鑒定人:ry003)

異名珊瑚菜(《綱目》),山葖(《安徽通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石防風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或近紡錘形,灰黃色或黑褐色。莖圓柱狀,高30~80厘米,有分枝,無毛。葉互生;基出葉及莖下部葉具柄,基部鞘狀抱莖;葉片2回出式羽狀全裂,1回裂片卵形至披針形,最終裂片披針形,邊緣有缺刻狀牙齒;莖上部葉簡單,鞘狹倒卵形,不膨大。復傘形花序,有小傘形花序10~15個。小傘形花序柄長1~2.5厘米,含花20~30朵;總苞1~2片或缺如,小總苞片數片,絲狀線形;較花梗稍短或同長;花瓣5,白色,先端彎向內方。雙懸果卵狀橢圓形,長3~4毫米,無毛,背棱中棱肋狀,側棱稍廣。花期夏、秋季。

生於山坡、林緣。分布東北、河北、河南、陝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採集】秋、冬採挖根部,洗淨晒乾。

【藥材】乾燥根呈圓柱狀或類紡錘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黃色或黑褐色,接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以下具縱紋及橫列皮孔;頂部有莖基殘留。斷面類白色,有放射狀的輪層。氣味微香。以乾燥、質實、氣香者為佳。

主產陝西、河北等地。

本品在陝西、山東、河北、河南、廣西等地亦作前胡使用。

化學成分】 根中含異環氧布特雷辛(isoepoxybuteri-xin)[1]。果實中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mgasterol),紫花前胡素(decurs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2]。另含德爾妥因(deltoin)[3].

性味】苦辛,涼。

①《綱目》:"辛甘。"

②《陝西中草藥》:"味苦辛,性微寒。"

【功用主治】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①《本草圖經》:"療頭風眩痛。"

②《陝西中草藥》:"降氣祛痰發散風熱,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胸脅脹滿,喘息。"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

【選方】①治感冒,咳嗽,氣喘:石防風、苦杏仁各三錢,紫蘇子桔梗各二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②治孕婦咳嗽:石防風、當歸各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關於「石防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