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石榕
Shí Rónɡ
別名 大葉榕藤、石壁風、牛奶樹、白背風、石難風
功效作用 寧心;養肝;止咳;止痛。主神經衰弱慢性肝炎咳嗽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石榕

【別名】 大葉榕藤、石壁風、牛奶樹

【來源】 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屬植物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Wall.[A. chinensis Gardn. et Champ.],以全株或根、莖、葉入藥。夏秋採集,晒乾。

【性味】 辛、淡,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祛瘀散結。用於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腎炎水腫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癰腫

【用法用量】 0.3~1兩,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石榕

【拼音名】 Shí Rónɡ

【別名】 大葉榕藤、石壁風、牛奶樹、白背風、石難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芒毛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Wal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陰乾。

【原形態】 芒毛苣苔 附生小灌木。莖長約90cm,分枝多,枝條對生,老枝方柱形,灰棕色或灰白色。葉對生;葉柄長2-6mm;葉片薄紙質:長圓形、橢圓形或狹倒披針形,長4.5-9cm,寬1.7-3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脈纖細,不太明顯。聚傘花序生於莖頂部葉腋,有1-3朵花;總苞片小苞片小而圓鈍;花梗長約10mm;花萼長5mm,5深裂,裂片寬卵形;花冠紫色,長約1.6cm,上唇3裂,裂片狹卵形;能育雄蕊4,伸出,花盤環狀;雌蕊線形,長1.6-2cm。蒴果線形,長6.5-9.8cm。種子狹長圓形,長約0.6cm。蒴果線形,長6.5-9.8cm。種子狹長圓形,長約0.6mm,兩端具毛。花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1300m的山谷林中樹上或溪邊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與作用】 寧心;養肝;止咳;止痛。主神經衰弱慢性肝炎咳嗽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全草15-30g;或浸酒。外用:葉適量,搗青。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石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