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葉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背葉根
Bái Bèi Yè Gēn
白背葉根
別名 白膜根、白樸根、野桐根
功效作用 清熱祛濕收澀消瘀。主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
英文名 Whitebackleaf Mallotus Root, Root of Whitebackleaf Mallotus
始載於 嶺南草藥志
毒性  
歸經 脾經腎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白背葉根簡介:

白背葉根

異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為大戟種植物白的根。植物形態詳"白背葉"條。

化學成分】含酚類、胺基酸鞣質、糖類。

性味】《嶺南草藥志》:"味微澀微苦,性平。"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固脫,消瘀。治腸炎脫肛淋濁疝氣肝炎,脾腫,子宮下垂,產後風癱,白帶,赤眼,喉蛾,耳內流膿。

①《嶺南草藥志》:"收澀固脫。"

②《廣西藥植名錄》:"祛風濕,治刀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浸汁滴耳。

【選方】①治淋濁:白背葉根五錢,茯神四錢,茯苓三錢。煎水空腹服。(《嶺南草藥志》)

②治子宮下垂:白背葉根十二兩,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間置於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頓服,連服三劑,並臥床休息一星期,愈後炖黃頭龜連服數天。(《嶺南草藥志》)

③治眼霧,赤眼紅熱,怕光流淚:鮮野桐根一至二兩(洗淨,切碎),豬肝二至四兩。水適量炖服。(《閩南民間草藥》)

④治雙單喉蛾:白背葉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內服。(《嶺南草藥志》)

⑤治中耳流膿:白背葉根研末,酒適量,浸出濃液滴耳內,並外搽。(《嶺南草藥志》)

⑥治腰骨閃傷:鮮野桐根一兩,洗淨切碎,水、酒各半和豬赤肉二至四兩炖服。(《閩南民間草藥》)

⑦治慢性肝炎脾臟腫大,腸炎腹胃,脫肛,子宮下垂:白背葉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⑧治白帶,淋濁、疝氣,產後風癱:白背葉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⑨治瘰癧:白背葉干根二兩,豬瘦肉適量,水煎軋(《福建中草藥》)

⑩治瘋狗咬傷:白背葉鮮根二至三兩,水煎服。從被咬日起,每日劑,連服七日,以後每隔七日服一劑。如病發則連服數劑。(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肝炎

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療慢性肝炎,對降低轉氨酶和縮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為0.5~1兩,伴有水腫者用2~3兩,每日煎服1劑。

關於「白背葉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