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
A+醫學百科 >> 子宮下垂 |
子宮下垂也叫子宮脫垂,子宮內壁不能良好收縮復原,下垂到陰道中,嚴重的可能伸到體外。子宮下垂一般的症状,至少會有下墜感 (下腹有東西要掉出來的感覺),平時就會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而會有頻尿、小便解不幹淨或大便不順之感。
目錄 |
子宮下垂的原因
1.生產造成的傷害(例如巨嬰、難產等)
2.腹腔內的壓力太高(例如過度肥胖、久咳、便秘、或盆腔內有腫瘤壓迫,都會使腹腔壓力增高)。
3.年齡及器官衰老加上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降低,使骨盆腔底部肌群(P.F.M.)失去張力,子宮韌帶也逐漸退化萎縮。
5.縱使沒有以上經驗,但是先天性盆腔肌群軟弱鬆弛也可以引起子宮脫垂。
子宮下垂的診斷
子宮脫垂引起的症状基於子宮是女性在娠期哺育胎兒的袋狀組織,在平時是固定於骨盆腔內,但是一旦因各種原因下垂之後就會引起各種不適的症状。包括:
1.骨盆腔有壓力感,下腹有重墜的感覺。
2.感到下背部疼痛。
3.性交時感到疼痛。
4.因子宮前有膀胱後有直腸,所以一旦下垂可能發生排尿或排便的障礙。
5.嚴重患者會感到下體有突出物。
6.嚴重患者因子宮脫垂髮生步行困難。
主要根據體征。此外,還應做一定的檢查。囑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術位。檢查時先讓病人咳嗽或迸氣以增加腹壓,觀察有無尿液自尿道口溢出,以判明是否有張力性尿失禁,然後排空膀胱,進行婦科檢查。
1.首先注意在不用力情況下,陰道壁脫垂及子宮脫垂的情況。並注意外陰情況及會陰破裂程度。
3.陰道內診時應注意兩側肛提肌情況,確定肛提肌裂隙寬度,宮頸位置,然後明確子宮大小,在盆腔中的位置及附件有無炎症或腫瘤。
4.最後囑患者運用腹壓,必要時可取蹲位,使子宮脫出再進行捫診,以確定子宮脫垂的程度。
子宮下垂的鑒別診斷
一、粘膜下肌瘤 在脫出物上找不到宮口,前後陰道壁不脫出,手插入陰道內可觸到子宮頸。
二、子宮頸延長症 多為未產婦。前後陰道壁不脫出,前後穹窿部很高,子宮體仍在盆腔之內,僅子宮頸極度延長如柱狀,突出於陰道口外。
三、慢性子宮內翻症 在腫塊上找不到子宮口,但可找到兩側輸卵管入口的凹陷,表面為紅色粘膜,易出血,三合診舅腔內空虛,觸不到子宮體。
四、陰道壁囊腫或肌瘤 常可誤診為膀胱膨出或子宮脫垂,經檢查子宮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腫塊擠向上方,而腫物與宮頸無關。
子宮脫垂引起的症状基於子宮是女性在娠期哺育胎兒的袋狀組織,在平時是固定於骨盆腔內,但是一旦因各種原因下垂之後就會引起各種不適的症状。包括:
1.骨盆腔有壓力感,下腹有重墜的感覺。
2.感到下背部疼痛。
3.性交時感到疼痛。
4.因子宮前有膀胱後有直腸,所以一旦下垂可能發生排尿或排便的障礙。
5.嚴重患者會感到下體有突出物。
6.嚴重患者因子宮脫垂髮生步行困難。
主要根據體征。此外,還應做一定的檢查。囑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術位。檢查時先讓病人咳嗽或迸氣以增加腹壓,觀察有無尿液自尿道口溢出,以判明是否有張力性尿失禁,然後排空膀胱,進行婦科檢查。
1.首先注意在不用力情況下,陰道壁脫垂及子宮脫垂的情況。並注意外陰情況及會陰破裂程度。
2.陰道窺器觀察陰道壁及宮頸有無潰爛,有無子宮直腸窩疝。
3.陰道內診時應注意兩側肛提肌情況,確定肛提肌裂隙寬度,宮頸位置,然後明確子宮大小,在盆腔中的位置及附件有無炎症或腫瘤。
4.最後囑患者運用腹壓,必要時可取蹲位,使子宮脫出再進行捫診,以確定子宮脫垂的程度。
子宮下垂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多年來,婦幼衛生工作迅速開展,各地建立了五期保健、產假等婦女勞動保護制度,大力提倡計劃生育,子宮脫垂已很少發現,今後仍應繼續加強預防措施,更進一步減少該病的發生。
一、積極開展科學接生 不斷提高接生員技術水平,及時縫合會陰及陰道裂傷,正確處理難產。
二、大力宣傳產褥期攝生 推廣產後運動,在產後3個月內要特別注意充分休息,不作久蹲、擔、提等重體力勞動。注意大小便通暢,及時治療慢性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哺乳期不應超過2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
三、作好婦女勞動保護工作 根據婦女生理特點、體質、年齡及農時季節、農活、工種等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和使用婦女勞動力。
參看
關於「子宮下垂」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