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白柳 | 中藥圖典 |
白柳 Bái Liǔ |
|
---|---|
別名 | 蘇蓋提[維名]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腺腮炎;黃疸性肝炎;盆腔炎;腎炎;瘡癤;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白柳
目錄 |
基本信息
拼音名Bái Liǔ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門 |
綱中文名: | 雙子葉植物綱 |
目中文名: | 楊柳目 |
科編號: | 153 |
科中文名: | 楊柳科 |
科拉丁名: | Salicaceae |
屬中文名: | 柳屬 |
屬拉丁名: | Salix |
種中文名: | 白柳 |
種拉丁名: | Salix alba L. |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白柳的枝葉或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 alba L.
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收嫩枝葉或芽,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白柳,喬木,高達20m。老樹皮暗灰色,深縱裂。葉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5-12(-15)cm,寬1-3(-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幼葉兩面被白絹毛,後脫落;葉柄長約1cm,有白色絹毛,托葉披針形,邊緣有腺點,時脫落。花序與葉同時開放,軸上密被白色絨毛;雄花序長3-5cm,藥藥鮮黃色,雄蕊2;苞片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淡黃色,有緣毛;腺體2,背生和腹生;雌花序長3-4.5cm,子房卵狀圓錐形,有短柄或近無柄,花柱短,常2淺裂,柱頭2裂;苞片全緣;腺體1,腹生,稀有1不發達的背腺。果序長3-5.5c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沿河生長,可以分布到海拔3100m。
國外分布: | 伊朗;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前蘇聯;歐洲 |
國內分布: | 新疆;甘肅;青海;西藏 |
醫藥
【化學成份】葉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柏木雙黃桐(cupressuflavone),還含維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腺腮炎;黃疸性肝炎;盆腔炎;腎炎;瘡癤;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
出自A+醫學百科 「白柳」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9%BD%E6%9F%B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白柳」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