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五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滇五味
Diān Wǔ Wèi
別名 五味子[雲南]、過山龍
功效作用 鎮咳,滋養,強壯,止瀉,止汗。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心經肺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滇五味

【別名】 五味子[雲南]、過山龍

【來源】 木蘭滇五味Schisandra rubriflora (Franch.) Rehd. et Wils,以果實入藥。

【生境分布】 雲南。

【功效與作用】 鎮咳,滋養,強壯,止瀉,止汗。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滇五味

【拼音名】 Diān Wǔ Wèi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紅花五味子的成熟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sandra rubriflora(Franch.)Rehd.etWils.[S.chinensisvar.rubriflora Franch.]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晒乾或蒸後晒乾,除去果梗及雜質。

【原形態】 落葉木質藤本。幼枝紫色或褐色,有棱,老枝灰褐色,近圓柱形。葉柄長1-3cm;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6-15cm,寬(2-)3-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明顯的腺狀鋸齒或有時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麵灰綠色或蒼白色,網脈明顯在下面凸起。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單生或2-3朵簇生,深紅色,直徑2-3cm,花被5-8,排成2-3輪;雄蕊40-60,著生於長橢圓形花托上,排成4-7列;雌蕊心皮60-100。聚合果果序軸粗壯,直徑6mm,長9-18cm,小漿果成熟時球形,紅色。種子2,腎形種皮光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2500-3400m的山地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西藏。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不規則橢圓形或近球形,直徑3-5mm。表面紅褐色,稍皺縮,果皮薄而半透明狀,果肉較厚。種子腎圓形,直徑2.5-3.5mm,黃棕色,表面略呈顆粒狀。氣清香,味微咸而辛。

性狀鑒別 果皮表面觀:果皮表皮細胞表面具角質線紋,垂周壁呈念珠狀增厚,油細胞直徑50-75μm。種皮橫切面觀:種子表皮石細胞長方形,1列,徑向延長,長約50μm,寬20-30μm,外側壁無突起,壁厚,紋孔及孔溝均不明顯;種皮表皮下石細胞類圓形、卵形、棱形,長60-130μm,寬40-60μm,厚薄不一,紋孔及孔溝明顯。

化學成份】 果實中含五味子素(wuweizisu)C,左旋的紅花五味子素(rubschisandrin),紅花五味子酯(rnbschisantherin),脫氧五味於素(deoxyschisandrin),翼梗五味子酚乙酸酯(schisan-henol acetate),翼梗五味子酚(schisanhenol)B, 翼梗五味子酚,五味子脂素(gomisin)O, 前五味子脂素(pregomisin),內消旋二氫愈瘡木脂酸(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五味子素(schizandrin)A、B,北五味子醇乙(wuweizichum B)。

【藥理作用】 1.保肝作用 果實的醇浸膏5g/kg,10g/kg灌胃對四氯化碳(CC14)引起的小鼠肝損傷有顯著降低血清轉氨酶作用。也可降低小鼠死亡率。本品中所含五味子酚具以下作用:①對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具有誘導作用。②對CC14中毒小鼠的血清轉氨酶有降低作用。③對14C-四氯化碳引起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和對微粒體共價結合具有抑制作用;對活性氧自由基損傷也具拮抗作用

2.鎮靜作用 本品醇浸膏5g/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鼠對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但2.5g/kg灌胃無鎮靜作用。

3.鎮咳、祛痰作用 通過氨水引咳及酚紅排泌實驗,醇浸膏5g/kg灌胃,可明顯減少小鼠咳嗽次數及增加酚紅排出量,表明本品有非常顯著的鎮咳祛痰作用。

【性味】 酸;甘;性溫

歸經】 肺;心;腎經

【功效與作用】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主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9g。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滇五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