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系主要由牛型放線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腎臟感染性疾病放線菌可通過消化道引起結腸腹部放線菌病,並可直接蔓延至腎、膀胱。有時可經血行途徑侵犯睾丸附睾陰莖前列腺等處。

目錄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放線菌一般為散在發生,屬於內源性疾病,並非傳染病。放線菌寄生在正常人、牲畜或其他動物的齲齒牙周膿腫內和扁桃體皺襞內。Slack培養100例切除的扁桃體中,25%有放線菌生長。Emmons直接檢查扁桃體,其中47%有放線菌。當機體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或口腔感染時,可由破損的口腔黏膜處感染到頜面部及頸部。也可由氣管吸入而產生肺部及胸腔感染。也可經消化道導致結腸腹部放線菌病,並可直接蔓延到腎、膀胱。也曾有報告由於尿道下裂手術而引發尿道放線菌病。由於腹部手術感染放線菌而侵犯到前列腺

(二)發病機制

放線菌感染的特殊性,是不受解剖學屏障的限制。如筋膜胸膜、膈肌等均不能限制病變的發展。由一處病灶直接向其附近組織傳播、蔓延與擴散,侵犯周圍組織及器官。在極罕見的情況下,也可經血行播散,引起腦、內臟器官的感染。原發皮膚病變少見,多是由深部組織發病向外蔓延。直到皮膚上形成多發性膿腫竇道。各竇道可以相通,並伸向附近深部器官。本病的特點,在膿液中可以見到黃白色顆粒,直徑0.25~2mm,稱為硫黃顆粒。極少數患者如有明顯免疫缺陷或被感染的放線菌致病力較強時,則可引起嚴重的血行播散。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症状

有與牛、馬或牧草接觸史以及牧區工作史;有慢性消耗病史。

1.慢性化膿型 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低熱伴有貧血消瘦盜汗等;有時可在腰部形成竇道,有膿液流出。

2.增殖型 表現為腎區持續性鈍痛隱痛,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腎臟

根據病史、臨床症状體征,結合實驗室檢查組織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診斷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檢查化驗

1.尿液檢查 有少量紅細胞膿細胞蛋白及管型。高倍鏡下可見到革蘭陽性「Y」形分枝菌。

2.膿液檢查 在從竇道流出的膿液或腎周圍膿腫穿刺所抽出的膿液中可查到灰黃色的菌落顆粒,稱為「硫黃顆粒」。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顏色淡,排列呈放射狀,這是放線菌病最具特徵性的改變。

1.影像學檢查 B超或IVU可見腎腫大、腎盂變形、腎盂破壞,似有佔位病變。增殖型的病變可見腎盂腎盞蜘蛛腳樣變形。

2.組織學檢查 病變難以鑒別時,可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同時,應與相應器官的腫瘤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鑒別。

3.膀胱鏡檢查 可見膀胱黏膜紅腫充血慢性炎症性改變。活組織檢查見到典型的顆粒狀菌落,可明確診斷。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鑒別診斷

1.腎結核 病程遷延數年以上,有腰痛低熱膿尿血尿膀胱刺激症狀,與腎放線菌病症状相似。但多有肺結核病史,有明顯尿頻及終末血尿。血沉增快,連續尿沉渣塗片抗酸染色可發現抗酸桿菌。無放線菌集落形成的「硫黃顆粒」。尿路造影可見腎盞邊緣模糊,腎盞、腎盂擴張或不顯影。有時可有典型的攣縮膀胱以及對側腎積水表現。膀胱鏡檢查可見結核結節或淺表性黏膜潰瘍,活檢可發現結核桿菌

2.慢性腎盂腎炎 也表現為反覆的尿頻、尿急、膿尿、血尿、腰痛、發熱症状。尿液檢查有蛋白膿細胞。尿路造影可發現腎盂、腎盞變形及腎實質萎縮。與腎放線菌病症狀有相似之處,但本病有明顯的慢性腎功能不全表現。尿液檢查無「硫黃顆粒」,中段尿細菌培養陽性。X線檢查表現為腎臟縮小,腎邊緣不規則,腎盂腎盞不規則變形、扭曲。

3.腎周圍炎腎周圍膿腫 有時也表現為發熱、腰痛,伴消瘦乏力,與慢性化膿性病變相似。但腎周圍炎和腎周圍膿腫患者有腰椎向患側彎曲,肢體活動受限,腎區叩痛極為明顯。CT可以顯示腎周有低密度的腫塊,腎內腎盂腎盞可正常。膿腫穿刺抽出膿液中無「硫黃顆粒」。

4.膿腎 慢性病程型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腰痛,常伴盜汗貧血和消瘦,與慢性化膿性病變相似。但膿腎患者尿液常規檢查有大量膿細胞,尿液培養陽性而無「硫黃顆粒」。

5.腎腫瘤 有時可表現為低熱、消瘦、乏力等慢性消耗性表現。體格檢查時可捫及腎臟腫塊。尿路造影可見腎盂、腎盞受壓、變形,與本病增殖型病變所致者極為相似。但有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明顯腰痛,腎區觸及進行性增大之腫塊。腎動脈造影可見迂曲而不規則的腫瘤血管B超檢查、CT、MRI檢查均提示腫瘤影像。

6.陰莖梅毒(硬下疳) 陰莖頭潰瘍很難與本病鑒別。但本病多有性病接觸史,潰瘍滲出液作暗視野檢查,可查得梅毒螺旋體血清熒光抗體暗視野呈陽性反應。

7.滴蟲膀胱炎 也表現為反覆的尿頻、尿急,膿尿伴有血尿。但患者尿道分泌物及尿液中可找到滴蟲,找不到「硫黃顆粒」。

8.慢性膀胱炎 也表現為反覆的尿頻、尿急,膿尿伴有血尿。但尿常規檢查白細胞,中段尿細菌培養陽性,尿中沒有「硫黃顆粒」。膀胱鏡檢查膀胱內雖有炎症改變,但活組織檢查找不到顆粒狀菌落

9.膀胱結核 也表現為反覆的尿頻、尿急,膿尿伴有血尿。但同時有肺結核和腎結核病史。尿沉渣塗片抗酸染色可發現抗酸桿菌,但尿液中無「硫黃顆粒」。IVU可見腎積水和腎實質破壞性改變。膀胱鏡檢查可見結核結節或淺表性黏膜潰瘍,活檢可發現結核桿菌,可與之鑒別。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併發症

如發現放線菌而未予治療,可發生全身性感染、放線菌膿腫腦膿腫等,甚至因此而死亡。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注意口腔衛生,儘早治療牙齒、牙周、扁桃體疾病

2.及時治療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潰瘍灶,以免形成慢性感染灶。

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常需採用藥物、手術及支持療法等綜合治療措施。尤其是對重症泛發病人。

1.藥物治療 ①青黴素每天240萬~960萬U,靜脈滴注,連續2個月。也可靜脈注射160萬U,每3小時1次,共30天。②克林黴素每天0.6~1.2g,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肌內注射每次不超過0.6g,需連續用藥2個月以上。③口服多西環素,每天0.2g。

2.手術治療 首先可以行膿腫切開引流。如患側腎功能減退,對側腎功能良好時可行患側腎切除。有竇道形成者應一併切除。手術前後都要應用抗生素。當出現腹腔或盆腔放線菌膀胱瘺時,須手術引流膿腫,清除病灶,關閉膀胱。手術前後都要應用抗生素。

(二)預後

參看

關於「泌尿生殖系放線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