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芹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毒芹根
Dú Qín Gēn
別名 走馬芹
功效作用 拔毒祛瘀;止痛。主急;慢性骨髓炎痛風風濕
英文名 European Waterhemlock Root, Root of European Waterhemlock
始載於 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毒性 大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英文名】European Waterhemlock Root

【拉丁名】藥材毒芹Radix Cicutae Virosae原植物 Cicuta virosa L.

異名走馬芹(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毒芹的根。

性味歸經】涼,苦入肝、腎二經。

【植物形態】毒芹多年生草本,高約90厘米。 莖粗,中空。 葉互生,葉片廣卵形,2~3回羽狀分裂;裂片廣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深淺不等的粗鋸齒:葉柄基部寬展呈長圓形的葉鞘。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苞缺乏;小總苞具數個長披針形小苞片,傘輻14~18枚,不等長,光滑;每一小傘形花序具花28~31朵;花白色,萼齒大而明顯;花瓣5片,卵圓形,先端內卷;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短,基部扁平。 雙懸果圓卵形,光滑。 花期10~11月。 果期12月。 生水濕之處,分布我國北部及東北等地。 江蘇有栽培。

【採集】采後洗淨,晒乾。

化學成分】全草含有毒成分毒芹素(Cicutoxin)和無毒成分毒芹醇(Cicutol)。果實含揮髮油 1.2%。油中成分有對-聚傘花素(p-Cymene)7%、γ-松油烯(γ-Terpinene)42%、 β-蒎烯(β-Pinene)30%、月桂烯(Myrcene)2.7%、α-蒎烯(α-Pinene)1.5%、枯醛(Cumaldehyde)5 %、以及少量檸檬烯(Li,monene)、莰烯(CamP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β-水芹烯(β- PhelIandrene)。中國藥材學:鮮根、根莖及地上部分含有多種聚炔化合物毒芹毒素(cicutoxin)`毒芹醇(cicutol)、1-羥斟 -十七碳二烯(8反,10反)-二炔(4,6)、 1-羥基-十七碳三烯(8反,10反,12反)-二炔(4,6)-酮(14)、1-羥基――十七碳二烯(8反,10反)-二炔(4,6)-酮(12)、1 -羥基-十七-烯(8反)-二炔(4, 6)-酮(14)等。

【藥理作用】毒芹乃劇毒植物之一,其毒性成分毒芹素是一種中性的樹脂樣物質,有印防己毒素樣作用,易溶於醇及鹼性溶液中,主要含於根中,其它部分亦有。毒芹素很易吸收,人食之數分鐘即中毒口唇發泡(乃至血泡),主要毒性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它有非常顯著的致痙攣作用。中毒後有頭暈嘔吐、痙攣、皮膚發紅、面色發青,最後出現麻痹現象,死於呼吸衰竭動物試驗,很小量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血壓略降低,尿量稍增加;量大則導致痙攣、血壓升高呼吸加快,最後呼吸停止。對催眠藥(巴比妥)中毒有某種程度的催醒作用,而不拮抗其致死作用,二者之拮抗並非選擇性者。貓靜脈注射致死量為5.36毫克/公斤,小鼠腹腔注射為48.3微克/克。世界各地均有中毒致死報告。有報告小量經乾燥皮膚即可中毒者。此毒素對熱穩定,在O~5℃時保存8個月毒力不變。中毒解救包括洗胃人工呼吸,給氧氣、巴比妥(視情況而定)。歐洲民間用此植物作成軟膏或浸劑,外用治療某些皮膚病痛風風濕神經痛等的止痛劑

【功用主治-毒芹根的功效】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療骨髓炎。 毒芹根適量。洗淨後,以石器搗碎,晾乾,研成細末,以雞蛋清調後敷瘡面;或用鮮毒芹搗碎調雞蛋清敷瘡面亦可。每日上藥一次,連上三至五次。

【宜忌】本品有劇毒,禁止內服。  

毒芹根.版本二

【出處】出自《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拼音名】Dú Qín Gēn

【英文名】European Waterhemlock Root, Root of European Waterhemlock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毒芹的根和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cuta virosa L.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多年生粗壯草本,高60-120cm。全株無毛。主根短縮,支根多為九;根狀莖綠色,內有明顯橫膈膜。莖單生,圓筒形,中空,有條紋,基部有時略帶淡紫色,上部有分枝,枝條上升開展。葉片四化建設廓呈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10-20cm,二至三回忌狀分裂;最下部的羽片3裂至忌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窄披針形,長1.5-6cm,寬3-10mm,邊緣疏生鈍銳鋸齒,兩面無毛或脈上有糙毛;較上部的莖生葉分裂,形狀同基生葉;最上部的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狹披針形,長1-2.5cm,寬2-5mm,邊緣疏生鋸齒。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梗長2.5-10cm,無毛;總苞片1或無,線形;傘輻6-25;小總苞片多數,線狀披針形。小傘形花序有花15-35;萼齒明顯,卵狀三角形;花瓣白色,倒卵形或近圓形或近圓形,先端有內折的小舌片;花柱基扁壓。又懸果近卵圓形,長、寬均2-3mm,合生面收縮,主棱闊,木栓質,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微凹。花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2900m的雜木林下、溝邊、沼澤地、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四川、新疆等地;江蘇興化歷史上有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粗大,短柱狀或塊狀,長2-4(-5)cm,直徑2-3.5cm。表面棕橫色或枯草黃色,縱切面觀可見髓部中空並肯若干橫隔;頂端連接組大莖基,莖中空,節處有橫隔;條狀鬚根多數,生塊莖上者簇生,生莖基上者於節部輪生,長8-15cm,直徑2-4mm,表面黃棕色,具縱皺紋,並見支根或支根痕。質松,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皮部多見裂隙及多為九棕色細點狀油室,木部圓形,亦見徑向裂隙。氣特異而久貯轉微弱,味微辛。

顯微鑒別 肥大不定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扁方形,棕色或暗棕色;栓內層中可見油管。韌皮部寬厚,具多數油管,圓形,細胞10-20餘個,尚見小型細胞組在的篩管群;韌皮射線先端彎曲;裂隙較多。初生木質部常為四原型;次生木質部中木質束的外側部分導管密集且伴有非木化纖維。

粉末特徵:①木栓層細胞多角形或方形,棕色或暗棕色,直徑29-47μm。②油管圓形,寬大,直徑65-179μm。上皮細胞10數至20餘個。③導管多為梯紋,亦見網紋或螺紋,直徑15-34μm。

【化學成份】全草含有毒成分毒芹素(Cicutoxin)和無毒成分毒芹醇(Cicutol)。果實含揮髮油1.2%。油中成分有對-聚傘花素(p-Cymene)7%、γ-松油烯(γ-Terpinene)42%、 β-蒎烯(β-Pinene)30%、月桂烯(Myrcene)2.7%、α-蒎烯(α-Pinene)1.5%、枯醛(Cumaldehyde)5%、以及少量檸檬烯(Li-monene)、莰烯(CamP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β-水芹烯(β-PhelIandrene)。

【藥理作用】毒芹乃劇毒植物之一,其毒性成分毒芹素(與另一種毒芹 Coninm maculatum中所含之毒芹鹼 Coniin不同)是一種中性的樹脂樣物質,有印防己毒素樣作用,易溶於醇及鹼性溶液中,主要含於根中,其它部分亦有。毒芹素很易吸收,人食之數分鐘即中毒,口唇常發泡(乃至血泡),主要毒性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它有非常顯著的致痙攣作用。中毒後有頭暈、嘔吐、痙攣、皮膚發紅、面色發青,最後出現麻痹現象,死於呼吸衰竭。動物試驗,很小量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血壓略降低,尿量稍增加;量大則導致痙攣、血壓升高、呼吸加快,最後呼吸停止。對催眠藥(巴比妥)中毒有某種程度的催醒作用,而不拮抗其致死作用,二者之拮抗並非選擇性者。貓靜脈注射致死量為5.36mg/kg,小鼠腹腔注射為48.3μg/g。世界各地均有中毒致死報告。有報告小量經乾燥皮膚即可中毒者。此毒素對熱穩定,在0-5℃時保存8個月毒力不變。中毒解救包括洗胃,人工呼吸,給氧氣、巴比妥(視情況而定)。

【毒性】毒芹毒素有劇毒,貓灌胃的死量為7mg/kg。

【性味】味辛;微甘;性溫;大毒

【功能主治】拔毒祛瘀;止痛。主急;慢性骨髓炎;痛風;風濕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本品有劇毒,禁止內服。

【各家論述】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療骨髓炎,歐洲民間用此植物作成軟膏或浸劑,的止痛劑。外用治療某些皮膚病及痛風或風濕、神經痛等。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毒芹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