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楓香樹根 | 中藥圖典 |
楓香樹根 Fēnɡ Xiānɡ Shù Gēn |
|
---|---|
別名 | 楓果根、杜東根 |
功效作用 | 解毒消腫;祛風止痛。主癰疽疔瘡;風濕痹痛;牙痛;濕熱泄瀉;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
英文名 | Root of Beautiful Sweetgum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脾經、肝經、腎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苦 |
目錄 |
基本信息
藥名 楓香樹根
別名 楓果根、杜東根。
漢語拼音 feng xing shu gen
英文名 Root of Beautiful Sweetgum
原植物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根。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楓香樹
藥材來源
來源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
採收儲藏
秋、矢採挖,洗淨,去粗皮,晒乾。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稍彎曲,直徑2-6cm,長20-30cm。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剝落處顯黃白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皮部黑棕色,木部黃白色。氣清香,味辛、微苦澀。
藥性論述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脾;腎;肝經。
⑴《泉州本草》:「辛苦,性平,無毒。」「入脾、腎、肝三經。」
功效主治
解毒消腫;祛風止痛。用於癰疽疔瘡;風濕痹痛;牙痛;濕熱泄瀉;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各家論述
⑴《本草綱目》:治癰疽已成,擂酒飲,以滓貼之。
⑵《中國植物志》: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祛風除濕,通絡活血功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藥方選錄
⑴治乳癰:楓樹根一兩,犁頭草三錢。酒水各半煎服。初起者可使內消;已成膿者,可使易潰。(《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⑵治癰疔:鮮楓果根二兩,紅糖一兩,酒糟五錢,共搗爛敷患處。(《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⑶治腫毒凝結:鮮楓果根二重皮和冬蜜杵爛,敷患處。(《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⑷治風濕關節痛:楓樹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⑸治風疹:楓樹根五錢至一兩,楓果十一枚,艾葉一錢五分,楓樹菌五錢。煮雞蛋兌灑食。(《湖南藥物志》)
|
出自A+醫學百科 「楓香樹根」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9E%AB%E9%A6%99%E6%A0%91%E6%A0%B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楓香樹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