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釉細胞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8py.jpg

  

目錄

疾病名稱

成釉細胞瘤  

疾病概述

成釉細胞瘤發源於牙釉質原基上皮層的基底細胞。下頜骨發病率佔80%~85%。而上頜骨發病主要來自第2、3磨牙附近,成釉細胞瘤可侵入上頜竇,使竇內各壁,尤其是前壁最易發生破壞。由於腫瘤含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其內貯留黃色漿液性及血性分泌物,有的成釉細胞瘤內偶含完整的牙齒。 臨床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疾病分類

口腔科  

疾病描述

成釉細胞瘤為頜骨中心性上皮腫瘤,在牙源性腫瘤中教較為常見。  

疾病特點

本病可發生於20-60歲,多見於青壯年。幾乎沒有性別差異。大約90%的病例發生在下頜骨,以下頜角和下頜升支多見。腫瘤臨床過程緩慢,早期一般無自覺症状。病人可能因創傷、拔牙、不良修復體、錯合、牙周病、口腔感染、阻生牙多生牙主訴就診。臨床多表現為無痛性、漸進性頜骨膨大,膨脹多向唇頰向發展,造成面部不對稱。腫瘤侵犯牙槽骨可引起牙齒鬆動、移位、脫落。腫瘤繼續膨大可使外骨板變薄如牛皮紙樣,按壓時如捏桌球樣感。造成骨質吸收時,可有囊性感,穿刺抽液為棕褐色液體,含膽固醇結晶。口腔內軟組織被推擠超出牙合面時,常有咬痕,可發生潰瘍、疼痛、繼發感染、瘦管等。腫瘤可侵犯軟組織。巨大腫瘤可能影響下頜骨運動,甚至影響吞咽呼吸,也有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報導。腫瘤極少直接侵犯下牙槽神經.故臨床罕有病人主訴唇、頰麻木。  

疾病病因

造釉細胞瘤(ameloblastoma)(也稱為成釉細胞瘤)是一種起源於造釉器官的真性腫瘤,多數認為來源於造釉器或牙板上皮,也有認為來源於牙周膜內的上皮剩餘或口腔粘膜的基底細胞,還有認為是始基囊腫含牙囊腫的襯裡上皮轉變而來。極少數發生於硬骨或腦垂體內者可能是由於口腔粘膜基底細胞或牙源性上皮異位而引起。這種牙源性卜皮件腫瘤不受中胚葉組織的誘導或分化。  

症状體征

成釉細胞瘤多發生於青壯年,以下頜骨體及下頜骨角部為常見。生長緩慢,初期無自覺症状;逐漸發展可使頜骨膨大,造成畸形,左右面部不對稱。如腫瘤侵犯牙槽突時,可使牙鬆動、引位或脫落;腫瘤繼續增大時,使頜骨外板變薄,或甚至吸收,這時腫瘤可以侵入軟組織內。

由於腫瘤的侵犯,可以影響下頜骨的運度,甚至可能發生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礙。腫瘤表面常見有被對牙合牙造成的壓跡,如果咀嚼時發生潰瘍,可能造成繼發性感染化膿、潰爛、疼痛。當腫瘤壓迫下牙槽神經時,患側下唇及頰部可能感覺麻木不適。如腫瘤發展很大,骨質破壞較多,還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  

診斷檢查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X線特點,可作出初步診斷。典型成釉細胞瘤的X線表現:早期呈蜂房狀,以後形成多房性囊腫樣陰影,單房比較少。成釉細胞瘤因為多房性及有一定程度的局部侵潤性,故囊壁邊緣常不整齊、呈半月形切跡。在囊內的牙根尖可有不同吸收現象。

X-ray 表現

治療方案主要為手術治療。因成釉細胞瘤有局部侵潤周圍骨質的特點,需將腫瘤周圍的骨質至少在0.5cm處切除。否則,治療不徹底將導致複發;而多次複發後又可能變為惡性。

對病變範圍相對局限的年幼病人,為了保持顱骨的正常發育,可以採用刮治的辦法,但要嚴密隨訪,注意腫瘤複發和防止惡性變。對全身情況不能耐受長時間手術的老年病人也可採用刮治手術。

關於「成釉細胞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