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穀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川穀根
Chuān Gǔ Gēn
別名 尿珠子根、五穀子根、數珠子根、打碗子根、野薏米根、必提珠根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殺蟲。用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水腫腳氣蛔蟲病白帶過多。
英文名  
始載於 救荒本草
毒性  
歸經 脾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藥名

川穀根

別名

必提珠根

漢語拼音

chuan gu g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Coix lacryma-jobi L.var.monilifer Watt

歸經

脾;膀胱

科屬分類

禾本科

主治

熱淋血淋膏淋崩漏白帶水腫濕熱黃疸食積腹脹蛔蟲

生態環境

生於山谷、溪邊或水溝邊。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挖根和根莖,洗淨,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目錄

化學成分

含2-[2,4-二羥基-7-甲氧基-1,4(2H)-苯並惡嗪-3(4H)-酮]β-D-吡喃葡萄糖甙{2-[2,4-dihydroxy-7-methoxy-1,4(2H)-benzoxazin-3(4H)-one]β-D-glucopyranoside},2-[2-羥基-7-甲氧基-l,4(2H)-苯並惡嗪-3(4H)-酮]β-D-吡喃葡萄糖甙{2-[2-hydroxy-7-methoxy-l,4(2H)-benzoxazin-3(4H)-one]-β-D-glu-copyranoside},2-[2,4-二羥基-1,4(2H)-苯並惡嗪-3(4H) -酮-β-D-吡喃葡萄糖甙{2-[2,4-dihydroxy-l,4(2H)-benzoxazin-3(4H)-one]-β-D-glucopyranoside},2-[2-羥基-l,4-(2H)-苯並惡嗪-3(4H)-酮]-β-D-吡喃葡萄糖甙{2-[2-hydroxy-1,4(2H)-benzoxazin-3(4H)-one]-β-D-glucopyranoside],2(3)-苯並惡唑啉酮[2(3)-benzoxazzolinone],6-甲氧基-2(3)-苯並惡唑啉酮[6-methoxy-2(3)-benzoxazolinone],6,7-二甲氧基-2(3)-苯並惡唑啉酮〔6,7-dimethoxy-2(3)benzolinone]和薏苡仁酯(coixeno-lide)。  

考證

1.川穀之名,始載於《救荒本草》,云:「川穀生汜水縣田野中。苗高三四尺,葉似初生薥秫葉微小,葉間叢開小黃白花,結子似草珠兒微小,味甘。」

2.《綱目》在薏苡條云:「一種圓而殼厚,堅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米感)也。但可穿做念經數珠,故人亦呼為念珠雲。其根並白色,大如匙柄,糺結而味甘也。」

綜上所述,並核其附圖,與今禾本科植物川穀相符。  

動植物形態

川穀 多年生草本,高1-1.5m。鬚根較粗,黃白色,徑約3mm。稈粗壯,直立叢生,多分枝,基部節上生根。單葉互生;葉片條形至披針形,長10-40cm,寬1-4cm,先端漸尖,基部寬心形,中脈粗厚而明顯,兩面禿淨,邊緣粗糙;葉鞘光滑,鞘口無毛;葉舌質硬,長約lmm。總狀花序1至數枝,由上部葉鞘內抽出,長3-8cm;雄小穗覆瓦狀排列於穗軸之每節上,成上舉或點垂的總狀花序;雌小蕊包藏於骨質總苞內;總苞卵形或近球形,長8-10mm,寬6-8mm,成熟時光亮而堅硬,近白色、灰色或藍紫色。花、果期7-10月。  

功效其他

功效分類

清熱利濕藥;通淋止血藥;消積殺蟲藥

性味

甘;淡;微寒

藥材基源

為禾本科植物川穀的根和根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關於「川穀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