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地不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葉地不容
Xiǎo Yè Dì Bù Rónɡ
別名 金不換
功效作用 鎮靜止痛;清熱解毒。主各種內外傷疼痛;神經痛牙痛胃痛瘧疾;菌痢;急性胃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Xiǎo Yè Dì Bù Rónɡ

【別名】 金不換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小葉地不容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 succifera H.S.Lo et Y.Tsoong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小葉地不容 多年生落葉藤本,長2-5m。全株無毛。外皮褐色,粗糙。莖枝、葉折斷有紅色液汁滲出。葉互生;葉柄長3-8cm,盾狀著生;葉片近圓形,或三角狀圓形,長、寬均5-9cm,先端短尖,鈍頭具小凸尖,基部微凹或平截,全緣,葉下面密生小乳突;掌狀脈5條,紙質。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為復傘形聚傘花序,單生葉腋,或數個生於短枝上,總花序梗長6-8cm,假傘梗長0.5-2cm,末端稍弧曲,小苞片線形,小聚傘花序梗和花梗均很短;雄花萼片6,排成2輪,外輪倒披針狀匙形,長約1.2mm,內輪較闊,背面均有小乳突;花瓣3,紫色,貝殼狀,比萼片稍短,基部兩側內折;雄蕊柱長0.5mm,花藥6個。果序為稍緊密的復傘形聚傘狀,假傘梗通常不超過lcm。果梗肉質,核果內果皮倒卵形,長約6mm,背部有4行鉤刺狀雕紋,每行約20顆,胎座跡正中穿孔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岩石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

【性狀】 1.性狀鑒別 塊根類球形,直徑10-50cm。切片的切麵灰黃色,有不規則皺紋

2.顯微鑒別 塊根橫切面:皮層石細胞單個或2-15個成群,稀疏散在,石細胞長圓形、類方形或圓形,長徑77-130μm,短徑52-80μm,壁厚9-20μm,本品薄壁細胞含眾多針晶,長8-24μm,尚含少數結晶菱形,長14-17μm;澱粉粒多為單粒,圓形或半圓形,直徑3-10μm,臍點少數,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4分粒組成。

化學成份】 小葉地不容塊根含克列班寧(crebanine),去氫克列班寧(dehydrocrebanine),氧代克列班寧(oxocrebanine),克列班寧-N-氧化物(crebanine N-oxide),左旋四氫掌葉防己鹼(tetrahydropalmatine),紫堇達明鹼(corydalmine),去氫紫堇達明鹼(dehydrocorydalmine),法諾斯蒂寧(phanostenine),分離木瓣樹胺(discretamine),紫堇杷明鹼(corypalmine),巴婆鹼(asimilobine)及輪環藤寧鹼(cycleanine)。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鹽酸4ml,溶解。取濾液1ml,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大量橙色沉澱;加碘化汞鉀試液,產生大量黃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2)塊根粉末,置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淡黃色熒光,並帶極淡的紫色。

(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4g, 加0.1%硫酸80ml冷浸,放置過夜,濾過,將濾液傾入經預處理過的苯乙烯磺酸鈉型樹脂柱(l×22cm),調節適度的流速,緩緩流出。樣品液流完以後,將樹脂倒出,用蒸餾水洗數次,濾去水分,置盤中乾燥(使水分不超過60%)。加入適量10%氨水鹼化,靜置20min,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迴流洗脫(至無生物鹼反應),氯仿液用水洗至中性,加無水硫酸鈉少量,濾過。濾液蒸干,加氯仿1ml溶解,此液代表脂溶性總生物鹼。上述用氯仿迴流過的樹脂揮盡氯仿後,加乙醇迴流洗脫,收集乙醇液減壓蒸干,加甲醇1ml溶解,此液代表水溶性總生物鹼。吸取供試液0.6μl, 另以高阿羅莫寧鹼、異粉防己鹼小檗胺、輪環藤寧鹼、頭花千金藤鹼、木蘭花鹼、輪環藤酚鹼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鹼性矽膠G薄層板上。脂溶性總生物鹼部分用氯仿一甲醇(10:1),水溶性生物鹼部分用氯仿一甲醇一氨水(15:4:1)作展開劑,展開18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斑點情況;另用改良碘化鉍鉀一碘化鉀(1:1)混合試液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 苦;微寒

【功效與作用】 鎮靜止痛;清熱解毒。主各種內外傷疼痛;神經痛牙痛胃痛瘧疾;菌痢;急性胃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小葉地不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