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苗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地膚苗 | 中藥圖典 |
地膚苗 Dì Fū Miáo |
|
---|---|
別名 | 掃帚苗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治赤白痢,泄瀉,熱淋,目赤,雀盲,皮膚風熱赤腫。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名醫別錄》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脾經、肝經、大腸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簡介
【拉 丁 名】Kochia scoparia (L.)Sch-rad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約50-150cm。莖直立,多分枝,淡綠色或淺紅色,生短柔毛。葉互生;無柄;葉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7cm,寬3-7m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有短柔毛;通常有3條主脈;莖上部葉較小,有一中脈。花單個或2個生於葉腋,集成稀疏的穗狀花序;花下有時有銹色長柔毛;花小,兩性或雌性;黃綠色,花被片5,近球形,基部合生,果期背部生三角狀橫突起或翅,有時近扇形;雄蕊5,花絲絲狀;花柱極短,柱頭2,絲狀。胞果扁球形,果皮與種子離生,包於花被內。種子1顆,扁球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性味】苦,寒。
①《本草圖經》:"葉:苦,寒,無毒。"
②《救荒本草》:"葉:味甘。"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治赤白痢,泄瀉,熱淋,目赤,雀盲,皮膚風熱赤腫。
①《別錄》:"搗絞取汁,主亦白痢;洗目,去熱暗、雀盲、澀痛。苗灰主痢亦善。"
②《本草圖經》:"主大腸泄瀉。止赤白痢,和氣,澀腸胃,解惡瘡毒。"
③《綱目》:"煎水日服,利小便諸淋。"
④《本草備要》:"葉:作浴湯,去皮膚風熱丹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外用:搗汁塗或煎水洗。
【選方】①療淋:地膚草二七把,以水二升煎之。亦可長服。(《范汪方》)
②療小便數多,或熱痛酸楚,手足煩疼:地膚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服。(《產乳集驗方》)
③治眼為物所傷,或肉胬:生地膚苗五兩,淨洗,搗絞取汁,瓷盒中盛,以銅箸頻點目中。冬月以干者,煮汁點。(《聖惠方》)
|
出自A+醫學百科 「地膚苗」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9C%B0%E8%82%A4%E8%8B%97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地膚苗」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