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
A+醫學百科 >> 地膚 |
地膚,一年生直立草本花卉,株高50-100cm,株形呈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分枝多而密,具短柔毛,莖基部半木質化。
目錄 |
基本介紹
學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
英文名:Broomsedge,Belvedere, burningbush
科名:藜科 Chenopodiaceae
別名:地麥、落帚、掃帚苗、掃帚菜、孔雀松
園林用途:花壇,花境,花叢,花群
名稱: 地膚
學名:Sansevieriatrifasciata
地膚
英文
名:
Broomsedge,Belvedere,burningbush
拉丁名:Kochia scoparia
科名: 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屬名:地膚屬
屬拉丁名:Kochia
別名:掃帚草,綠帚、篷頭草、地麥、落帚、觀音菜、孔雀松
類別:草花
栽培類型:一年生花卉
株高:30-150cm
葉色:嫩綠、紅色
原產地:歐洲及亞洲中部和南部地區。
生態習性
喜陽光,喜溫暖,不耐寒,極耐炎熱,耐鹽鹼,耐乾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極易自播繁衍。
地膚-形態特徵
地膚
株叢緊密,株形呈卵圓至圓球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分枝多而
細,具短柔毛,莖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葉線性,線形或條形。植株為嫩綠,秋季葉色變紅。花極少,花期9-10月,無觀賞價值,脆果扁球形。
地膚-性狀
果實扁球狀五角星形,直徑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綠色或淺棕色,周圍具膜質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點狀果梗痕及放射狀脈紋5~10條;剝離花被,可
見膜質果皮,半透明;種子扁卵形,長約1mm,黑色。氣微,味微苦。
地膚-繁殖培育
播種繁殖,春播,宜直播。4月初將種子播於露地苗床,發芽迅速,整齊。間苗後定植株距為50cm。
地膚-園林用途
用於布置花籬,花鏡,或數株叢植於花壇中央,可修剪成各種幾何造型進行布置。盆栽地膚可點綴和裝飾於廳、堂、會場等。園林栽培主要是其變種細葉掃帚草(var.culta):株形矮小,葉細軟、嫩綠色,秋季轉為紅紫色。
地膚-產地分布及採集
地膚,主要是集中在我國廣泛栽培。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植株,晒乾,打下果實。
地膚-成分
地膚
主要含皂甙,並含維生素A原。 營養成分:每100g鮮莖葉含抗壞血酸39.0mg,尼克酸1.6g,蛋白質5.2g,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等多種營養成分。
地膚-功能主治
性寒,味辛、苦。
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於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地膚-藥理
地膚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數種小芽胞癬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地膚-功用
地膚
強壯,利尿,明目,有溶解尿酸作用,適用於尿酸過多的疾病,如尿路結石,疸後皮膚瘙癢症,尿酸性痛風等並可用於夜盲症。其嫩苗亦有利尿消炎,清熱明目作用。嫩苗和葉做菜蔬;種子藥用,稱「地膚子」,能利水、通淋,除濕熱;外用治皮癬及陰囊濕疹。種子含油約15%,供食用和工業用。種子含三萜皂甙。本種有一變型,掃帚菜f.trichophilaSchinz.etThell.,分枝極多,緊密向上,植株全形為卵狀圓形或倒卵形;葉狹線形,常見栽培。植株做掃帚用;嫩葉可食;種子藥用,強壯、利尿,治皮膚病。用種子繁殖。性耐鹼,抗乾旱,喜向陽地勢和有豐富腐殖質的疏鬆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長良好。
地膚-食譜
食用地膚的幼苗及嫩莖葉可炒食或做餡,也可燙後晒成乾菜貯備,食時用水發開。但老莖葉質變硬、纖維多。
地膚炒肉絲
製法
地膚
1將地膚苗洗淨,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用清水多次沖洗,擠去水切段。
2豬肉切絲,加入料酒、精鹽、醬油、澱粉等,拌勻腌片刻(如豬肉中有肥肉。宜加少許白糖,使其中的肥肉加溫後爽口)。
3燒熱炒鍋,放生油,隨即放入腌過的肉絲,旺火快炒,至肉絲散開並轉色,放入薑末炒幾下,即放入焯過的地膚、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盛盤。
特點:菜色鮮綠,味鮮美、爽口。
功效:此菜補陽益氣,可減輕目赤、陰虛乾咳症状,也可作食療菜。
地膚苗餃子
原料:地膚嫩苗(或嫩莖葉)500克,肉餡、餃子皮適量。
調料:精鹽、味精、白鬍椒粉、醬油、食油各適量。
製法
將地膚嫩苗洗淨,下沸水中焯一下撈出,用清水洗後擠去水分,切碎,加肉餡、鹽、味精、胡椒粉、醬油、食油等攪勻,做成餡,包餃子(或餡餅)。
特點:餡碧綠、味鮮美。
參考
關於「地膚」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