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丁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土丁桂
Tǔ Dīnɡ Guì
土丁桂
別名 白毛將、銀絲草、毛棘草、毛辣花、過飢草、小鹿銜、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瀉痢草、銀花草、毛將軍、白毛草、白毛蓮、白鴿草、白頭妹、暴臭蛇、煙油花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治黃疸痢疾淋濁帶下,疔腫,疥瘡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Evolvulus
始載於 福建民間草藥
毒性  
歸經 脾經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土丁桂

【簡介】土丁桂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年都可以看到它的花朵綻放,特別是在恆春墾丁一帶,分布十分常見。全株有細毛,莖為匍伏地面,有許多分支,葉子為互生,葉形為長橢圓形,全緣。花朵為雌雄同株,腋生,大小約1公分,花冠為漏斗形,有淺裂,藍色,雄蕊五枚,雌蕊兩枚,果實為蒴果,內有種子四個。由於在海濱的關係,土丁桂的植株做了適度的調整來適應艱困的環境,包括葉生密毛,防止蒸散作用過強,莖為匍伏貼地生長,所以不怕強勁的海風,看他們在海邊快快樂樂的生長著。

學名】Evolvnlus alsinoides L.

【科別】旋花科(嬌小玲瓏的土丁桂是海濱常見的植物,如果你彎下腰來細細的觀賞,會發現它與牽牛花有些相似,可是尺寸小了些,其實它與牽牛花有著遠親的關係,兩者都是旋花科的植物,這個科別的特色是花苞呈現捲曲或扭旋狀,故名為旋花科。)

【屬別】土丁桂屬

【別名】白毛將、銀絲草、毛棘草、人字草、蜈蚣草

【用法】以全草入藥。秋季採集,晒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澀,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熱利濕,散淤止痛。用於支氣管哮喘咳嗽黃疸胃痛消化不良急性腸炎痢疾泌尿系感染白帶跌打損傷腰腿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黃疸、咳血:鮮土丁桂一兩。和紅糖煎服。(《泉州本草》)

②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兩,紅糖半兩。水煎服,日服二次。

③治夢遺滑精:土丁桂二兩,銀杏四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炖服。

④治淋濁白帶:土丁桂一至二兩,冰糖半兩。水煎服。

⑤治遺尿症:土丁桂二兩,豬膀胱一個。水煎服。(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小兒疳積:鮮土丁桂五錢至一兩,或加雞肝一個,水炖服。(《福建中草藥》)

⑦治疔腫:鮮土丁桂搗爛敷患處。

⑧治疥瘡:鮮土丁桂每次兩,枯礬少許,煎湯洗患處。

⑨治蛇咬傷:鮮土丁桂,搗爛絞汁,和酒內服,渣敷患處。(⑦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關於「土丁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