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旋花
Xuán Huā
旋花
別名 狗狗秧、打碗花、筋根花、蚊子花、鼓子花、籬天劍、打破碗花
功效作用 益氣;養顏;澀精。主面皯;遺精遺尿
英文名 flower of Hedge Glorybind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腎經
藥性
藥味

種中文名:旋花

中文別名:籬打碗,籬打碗花 ,籬天劍,喇叭花,打碗花,打破碗花

學名/拉丁名:Convolvulaceae.sepium (L.) R.Br.

科屬分類: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屬 Calystegia R. Br.

本屬其他常見植物:

打碗花(C. hederacea Wall. ex Roxb.),一年生草本,葉頂端鈍尖,粉紅色,花冠長2~2.5cm;全國廣布,習見雜草,全草入藥。

藤長苗脫毛天劍 )Calystegia pellita

性狀描述: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纏繞,有棱,多分枝。葉柄較葉片略短,長3-5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長4-8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箭形或戟形,耳形。花單生葉腋.花梗長,有棱.小苞片寬卵狀心形,長2-2.5厘米,有淺裂片或全緣呈先端鈍尖.萼片卵圓狀披針形,先端尖.花冠漏斗形,粉紅色或白色,長4-6厘米,有不明顯的5淺裂:雄蕊花絲基部有小鱗毛,子房2室,柱頭2裂。蒴果球形,無毛.種子卵狀三棱形,無毛。花期 5-7月,果期7-8月。

產地: 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寧夏、甘肅、新疆、四川、貴州等省區。朝鮮、日本、俄羅斯也產.  

中藥旋花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Bkmiy.jpg

【拼音名】 Xuán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Hedge Glorybind

【別名】筋根花、鼓子花、籬天劍、打碗花、打破碗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籬天劍的花朵。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ystegia sepium (L.) R. Br.[Con-volvulus sepium L.]

採收和儲藏:6-7月開花時採收,晾士。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不被毛。莖纏繞,有細棱。葉形多變,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寬卵形,長4-10cm,寬2-6cm,先端漸尖銳尖,基戟形或心形,全緣或基部稍伸展為具2-3個大齒缺的裂片。花單生葉腋;花梗長達10cm,有細棱或有時個狹翅苞片2,寬卵形,先端銳尖;萼片5,卵形;花冠通常白色或有時淡紅色或紫色,漏斗狀,冠檐微裂,雄蕊5,花絲基部擴大,被小鱗毛;子房無毛,柱頭2裂。蒴果卵形,長約1cm為增大的宿存苞片和萼片所包被。種子黑褐色,長約4mm,表面有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40-2600m的路旁、溪邊草叢,農田邊及山坡林緣。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性狀】古代《本草》所載的旋花,除指上種外,尚包括同屬植物打碗花C. Hederacea Wall.。參見面根藤條。

化學成份】參見狗狗秧條。

性味】甘;溫;性寒

【歸經】肺;腎經

【功能主治】益氣;養顏;澀精。主面皯;遺精遺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劑

【附方】秘精益髓:五色龍骨五兩,覆盆子五兩,蓮花蕊四兩(未開者,陰乾),鼓子花三兩,雞頭子仁一百個,井為未,以金櫻子二百枚(去皮),木臼搗爛,水七升,煎濃汁一升,去滓和藥,杵二千下,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鹽酒下三十丸。忌葵菜。(《瑞竹堂經驗方》太乙金鎖丹)

【各家論述】《本經》:主益氣,去面黑色。

【摘錄】《中華本草》

一天,李時珍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說:「我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寫道: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  

中國古建築彩畫之旋花

Bkmiz.jpg

旋花,在中國古建築中是構成旋子彩畫的主要圖案,在藻頭內用旋渦狀的幾何圖形構成一組圓形的花紋圖案。

中國古建築彩畫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是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分為三大類,即旋子彩畫、和璽彩畫及蘇式彩畫。壇廟、寺院多用旋子彩畫,宮殿建築多用和璽彩畫,蘇式彩畫則用於一般園林住宅建築。

旋子彩畫經考查來自旋花變形圖案。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纏絡他物之上,葉互生、戟形、有長柄,夏天開漏斗狀合瓣花,色淡紅,又名鼓子草。漢《神農本草圖經》上有「鼓子革,又稱旋子花」之說。可見旋子花的名稱來歷頗早。這種旋花紋狀,以圖案形式應用在器物的裝飾上,早在漢代出土的瓦當上就發現了。據現存實物考查,宋遼時期旋花變形圖案就已使用在建築彩繪上。如遼統和二年(公元984)重建的薊縣獨樂寺的梁枋上就出現了橢圓形旋花圖案。北宋時期,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一書中,第十四卷彩畫部分也有一些旋花圖案。

Bkmj0.jpg

旋子彩畫俗稱「學子」、「蜈蚣圈」,等級僅次於和璽彩畫,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藻頭內使用了帶卷渦紋的花瓣圖案,即所謂旋子、旋花。旋子彩畫最早出現於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進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築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彩畫類型。

旋子彩畫在每個構件上的畫面均劃分為枋心、藻頭和箍頭三段。這種構圖方式早在五代時虎丘雲岩寺塔的闌額彩畫中就已存在,宋《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中「角葉」的做法更進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畫三段式構圖的產生。

明代旋子彩畫受宋代影響較為直接,構圖和旋花紋樣來源於宋代角葉如意頭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對稱的整體造型,花心由蓮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圖案構成,構圖自由,變化豐富。明代旋子彩畫用金量小,貼金只限於花心(旋眼),其餘部分多用碾玉裝的疊暈方法做成,色調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綠顏色疊暈,不繪任何圖案;藻頭內的圖案根據梁枋高度和藻頭寬窄而調整;箍頭一般較窄,盒子內花紋豐富。

清代旋子花紋和色彩的使用逐漸趨於統一,圖案更為抽象化、規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線為基本線條組成的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枋心通常占整個構件長度的三分,枋心頭改作圓弧狀,枋心多繪有各種圖案:繪龍錦的稱龍錦枋心;繪錦紋花卉的稱花錦枋心;青綠底色上僅繪一道墨線的稱一字枋心;只刷青綠底色的稱空枋心。藻頭中心繪出花心(旋眼),旋眼環以旋狀花瓣二至三層,由外向內依次稱為頭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單位為「一整二破」(即一個整團旋花,兩個半團旋花),視梁枋構件的長短寬窄組合,又有勾絲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兩路、加勾絲咬、加喜相逢等多種形式。岔口線和皮條線由明代的連貫曲線改為斜直線條。

旋子彩畫按用金多寡及顏色的不同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五墨、雄黃玉等幾種。

旋子彩繪是用或圓潤飽滿、或流暢柔韌的各色線條旋轉盤結而成,帶給我們的卻是滿眼的瑰麗奇巧,眩目迷幻。旋子彩繪比和璽、蘇式彩繪的形成時間都早,是中國建築裝飾史上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的彩繪種類。

參考

關於「旋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