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
A+醫學百科 >> 降糖藥 |
降糖藥都是口服用藥,故又稱口服降糖藥,繼1918年觀察到胍具有降血糖作用之後,1926年正式用於臨床,幾年後雖因為其肝臟毒性而被終止,但雙胍類口服降糖藥卻是在其基礎上誕生的。1930年注意到磺胺可引起低血糖,1940年應用磺胺治療傷寒時再次發現可造成嚴重低血糖,直至1950年應用磺胺治療尿路感染時觀察到同一現象方引起足夠重視,不久(1954年)成功研製出了第一個磺醯脲類口服降糖藥。近年有新研製出了胰島素增敏劑及餐時血糖調節劑,為NIDDM(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嶄新的用藥選擇。
目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包括:胰島素增敏劑、磺醯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及餐時血糖調節劑等。
目錄 |
胰島素增敏劑
又稱噻唑烷二酮類,為新研製的一類胰島素增敏劑,包括羅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賽格列酮、恩格列酮,其中,曲格列酮因為嚴重的肝臟毒性已經被淘汰,而羅格列酮、吡格列酮肝臟毒性低,已經獲准上市。
這類藥物主要用於其它降血糖藥療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胰島素抵抗者。可單獨應用,也可與磺醯脲類或胰島素聯合應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改善胰島素抵抗。可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其降糖作用弱於二甲雙胍和磺醯脲類。本類藥物尚有改善脂肪代謝紊亂的作用,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中游離脂肪酸、甘油三酯等。副作用主要是嗜睡、水腫、肌肉和骨骼痛、頭痛、消化道症状等。
磺醯脲類
磺醯脲類(SU)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第一個問世的口服降糖藥,是治療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類藥物,目前已經研發出三代磺醯脲類降糖藥。第一代磺醯脲類包括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因其具有肝臟毒性和容易發生低血糖,現已經極少應用;第二代磺醯脲類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和格列波脲等,因作用強,劑量小,毒性低而廣泛用於臨床;第三代磺醯脲類格列美脲,起效快,持續時間長,劑量小,毒性低,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的雙重作用,不僅降低血糖,還能改善血小板功能,尤其適用於冠心病患者。本類藥物主要用於胰島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單用飲食控制無效者。常見不良反應為皮膚過敏、胃腸不適等,較嚴重的不良反應為持久性低血糖症,老年紀腎功能不好的糖尿病人忌用。新型磺醯脲類降糖藥較少引起低血糖。
雙胍類
國內常用的有二甲雙胍、苯乙雙胍。該類藥物可明顯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但對正常人血糖無明顯影響。其作用機制可能是促進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降低葡萄糖在腸的吸收及糖原異生,抑制胰高血糖素釋放等。主要用於輕症糖尿病患者,尤其適用於肥胖及單用飲食控制無效者。因為本類藥物有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等嚴重不良反應,應該嚴格控制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新型口服降血糖藥,已經用於臨床,其降血糖的機制是:在小腸上皮刷狀緣與碳水化合物競爭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從而減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產生葡萄糖的速度並延緩葡萄糖的吸收。單獨應用或與其他降糖藥合用,可降低病人的餐後血糖。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
餐時血糖調節劑
瑞格列奈1998年作為第一個餐時血糖調節劑上市。它是一種促胰島素分泌劑,最大的優點是促進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曲線的恢復。該藥主要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可服用,且適用於糖尿病腎病者。因為其結果不含硫,故對磺脲類藥物過敏症仍可使用。
其他新型降血糖藥物:隨著人們對糖尿病及新型降血糖藥物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已取得重要進展。最近某些作用於新靶分子的降血糖藥物已經上市,為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用藥選擇。
口服降糖藥馬車理論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認為,口服降糖藥的作用就是直接降低血糖,吃得多血糖也就降得多。其實,口服降糖藥無直接降糖作用,所以更恰當的叫法應為口服協助胰島素降糖藥。患者必須有較好的分泌胰島素功能,如果自身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很差,任何口服降糖藥協助自身分泌胰島素降糖的作用都不會好。
(1)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類、吡格列酮類。
此類藥不是直接降糖,而是增加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體內有限的胰島素能發揮作用。該類藥對動脈硬化形成的多種因素有抑制作用,從而降低了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度。
比喻:胰島素抵抗好比「車軸生鏽摩擦力大了」。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好比「潤滑油」,胰島素好比「馬」。潤滑油上到車軸里摩擦力再小,沒有馬拉車,車也不能走。
合理應用:所有2型糖尿病必用藥物,也是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病人的首選藥物。有水鈉瀦留作用,可服用小量利尿劑減少水腫,但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嚴重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降低細胞內儲存的糖輸出到血管內,抑制肝臟將脂肪和蛋白質轉化成葡萄糖,增加非胰島素依賴組織(如腦、血細胞、腎髓質、腸道、皮膚)對葡萄糖的利用,主要降低基礎血糖。
比喻:雙胍類藥好比「倉庫保管員」,血糖低時,將倉庫大門打開一個小縫,使細胞內存儲的糖釋放到血里少一點,使基礎血糖升高的幅度小,使有限的基礎胰島素能發揮降低基礎血糖作用,真正起降糖作用的還是胰島素,雙胍類藥只是「幫幫胰島素的忙而已」。
合理應用:2型糖尿病的基礎血糖高或基礎血糖和餐後血糖都高者首選。當基礎血糖下降後,餐後血糖也隨之下降。對於1型糖尿病,主要是與胰島素聯合應用,協助胰島素(主要是中、長效胰島素或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降低基礎血糖。
有肝、腎損害者禁用。此藥從腎臟排泄,腎臟排泄障礙時藥物在體內蓄積。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酶(即α-葡萄糖苷酶),減緩碳水化合物(如糧食、蔬菜、水果)在腸道消化成葡萄糖的速度,延長吸收時間,降低餐後血糖.該藥不被吸收,只在腸道發揮作用。
比喻:小腸前1/3段就能把食物消化吸收完,血糖很快就高上去,好比超載,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少,好比車拉不動,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比作禁止超載,每輛車上裝點兒(餐後血糖高峰降低),多裝幾輛車(延長消化吸收的時間),車就拉得動了,但是,沒有車(胰島素)仍然拉不走(不能下降)。
合理應用:2型糖尿病基礎血糖正常,只有餐後血糖高者首選,用二甲雙胍或中、長效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後基礎血糖已達標,餐後血糖尚未達標者可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聯合應用。1型糖尿病病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要與胰島素聯合應用,不能單獨使用。
該藥不被腸道吸收,從大便排出,對肝、腎無損害,有肝、腎疾病的病人可慎用,但有嚴重肝、腎損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也不用。
(4)促胰島素分泌劑:格列苯脲、格列奇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苯脲、瑞格列奈。
該類藥有磺脲類和格列奈類兩大類藥,兩類藥的區別是:由於作用在胰島β細胞上的位點不同,胰島素分泌高峰和持續的時間不同。
磺脲類藥起效慢,使刺激出的胰島素達峰需1.5小時,使胰島素分泌達峰時間與餐後血糖達峰時間同步,才能有效地降低餐後1小時的血糖,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時服,而且該藥作用時間長,對基礎血糖也有降低作用,但該藥主要針對降低餐後血糖。如果下餐未按時進餐易出現低血糖。
格列奈類藥起效快,服藥後立即可以進餐,在餐後1小時血糖高峰時刺激分泌的胰島素也同時達到高峰,能有效地控制餐後高血糖。
該藥的作用時間短,當餐後兩小時血糖下降後該藥的作用已基本消失,胰島素分泌的量也相應減少,這就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由此看來格列奈類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曲線非常類似正常人餐後胰島素分泌曲線,這一特點是磺脲類藥不能比擬的。應當注意的是,格列奈類藥不能降低基礎血糖,必須在基礎血糖正常時才能使用。
比喻:磺脲類藥和格列奈類藥都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藥物,好比是「馬鞭子」,馬累了,跑得慢了,打它一鞭子馬會跑得快一點兒,拉車的仍然是馬(胰島素),不是馬鞭子。
合理應用: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在用非促胰島素分泌劑(前三類藥)的基礎上,餐後血糖尚未控制的病人與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應用,用中、長效胰島素或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基礎血糖基本達標後,餐後血糖尚未達標者與該藥聯合應用。雖然磺脲類藥的作用是長效的,可以協助基礎胰島素有一定降低基礎血糖的作用,但該藥仍然是針對降低餐後血糖的。有的一天只服1次的長效磺脲類藥(如格列苯脲)或磺脲類藥的緩釋劑(如緩釋達美康),目前的理論有隨著餐後血糖升高才有使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說法。但是,吃了藥不吃飯仍然有低血糖的危險,一般的做法還是不吃飯不吃此類降糖藥。
有肝、腎損害者禁用。2型糖尿病分泌胰島素功能很差的病人(即該藥已用到每天3片血糖仍未達標的病人)禁用,應當換用胰島素治療。就像馬累了,打3鞭子也跑不快就別再打了,應當換匹馬拉車一樣。
常用口服降糖藥列表
- 阿卡波糖片
- 阿卡波糖膠囊
- 阿卡波糖
- 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片(I)
- 伏格列波糖膠囊
- 伏格列波糖片
- 格列吡嗪分散片
- 格列吡嗪緩釋片
- 格列吡嗪緩釋膠囊
- 格列喹酮膠囊
- 格列齊特膠囊
- 格列齊特
- 格列美脲膠囊
- 格列美脲
- 格列喹酮片
- 格列喹酮
- 格列吡嗪控釋片
- 格列吡嗪膠囊
- 格列吡嗪
- 格列本脲片
- 格列本脲
- 格列齊特片(Ⅱ)
- 格列吡嗪片
- 格列齊特緩釋片
- 格列齊特片
- 格列美脲片
- 甲苯磺丁脲片
- 羅格列酮
- 氯磺丙脲片
- 羅格列酮片
- 馬來酸羅格列酮片
- 門冬胰島素注射液
- 米格列醇片
- 那格列奈
- 那格列奈片
- 瑞格列奈
- 瑞格列奈片
- 辛伐他汀滴丸
- 依帕司他片
- 鹽酸苯乙雙胍片
- 依帕司他膠囊
- 鹽酸羅格列酮片
- 鹽酸二甲雙胍膠囊
- 鹽酸二甲雙胍腸溶膠囊
- 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
- 鹽酸二甲雙胍片
- 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
- 鹽酸羅格列酮膠囊
- 鹽酸吡格列酮膠囊
- 鹽酸吡格列酮片
參看
|
|
關於「降糖藥」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