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類似物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胰島素類似物英語:Insulin analog),又稱餐時胰島素,泛指通過對胰島素結構的修飾模擬正常胰島素的分泌,並模擬胰島素生理作用的物質。

目錄

發展歷史

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科學家對胰島素結構和成分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發現可以通過對肽鏈的修飾改變胰島素的生物學和理化特徵,進而研發出較傳統人胰島素更能貼合人體需要的胰島素類似物,因能直接緊臨餐前使用,也稱為餐時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2001年12月26日諾和諾德對外宣布,首個且唯一可進行胰島素泵治療的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通過FDA審批。2005年4月,首個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製劑諾和銳30(含30%可溶性門冬胰島素,70%精蛋白門冬胰島素)在中國上市。2010年2月26日,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地特胰島素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獲准在中國上市。

結構修飾

胰島素由胰島β細胞受內源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的刺激分泌,屬於可溶性酸性蛋白,主要結構包括兩條肽鏈(A鏈和B鏈),其中A鏈含胺基酸殘基21個;B鏈則有30個。肽鏈由兩個胱氨酸二硫鍵連接,其中所含的脯氨酸殘基是形成二聚體的關鍵位點。胰島素類似物是在胰島素的結構上做一些相應的修飾,從而更貼合人體對胰島素分泌的需求,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種類

門冬胰島素

主條目:門冬胰島素

門冬胰島素採用重組DNA技術合成,利用酵母生產,用天門冬氨酸替代人胰島素胺基酸鏈B28位的脯氨酸,目的是引起天門冬氨酸的陰離子,通過電荷排斥阻止胰島素單體或二聚體的聚合。這種改變減弱了溶液中胰島素分子間的結合強度,減少分子聚合,使之迅速解離成單體。門冬胰島素一般皮下注射後10到20分鐘發揮藥效,並且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A(HbA1c)[1]。  

地特胰島素注射液

地特胰島素(Insulin Detemir)與人胰島素相比,將30位胺基酸去除,同時B鏈29位點連接14C脂肪酸鏈,但仍保留鋅離子存在,分子以六聚體的形式表達。地特胰島素經皮下注射後吸收和擴散平穩緩慢,並在血漿中99%與白蛋白結合,以極慢的速度釋放入血液,血漿濃度較為平穩,峰谷曲線平緩,治療作用持續時間較長[2]

作用

相關疾病

胰島素類似物適用於需要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類型。

參考文獻

  1. 劉冬梅. 疾病監測與控制 , Journal of Diseases Monitor & Control 2009年 10期
  2. Sheldon B, Russell-Jones D, Insulin analogues: an example of applied medical science.Wright J.Diabetes Obes Metab. 2009 Jan;11(1):5-19.

參考來源

關於「胰島素類似物」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