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

(重定向自列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dy1.jpg

   列缺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太陰肺經手太陰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拇長展肌腱之間。一說「腕上一寸」(《太平聖惠方》)。或以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處是穴。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手腕無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目錄

定位取法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拇長展肌腱之間;微屈肘,側腕掌心相對取之。  

簡便取穴法

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取穴。  

局部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拇長展肌腱、旋前方肌橈骨。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雙重分布。橈動脈有兩條伴行靜脈,位於肱橈肌內側。動脈後方下段有拇長屈肌和旋前方肌。橈動脈可由肘窩下2厘米與橈骨莖突前方作一連線,該線為橈動脈的體表投影,橈神經淺支與動脈伴行,該穴位於橈動脈和淺支的外側。  

功效

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  

主治病症

咳嗽感冒氣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頭痛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三叉神經痛牙痛,頸項痛,掌中熱,腕痛無力,小便熱,陰莖痛,尿血遺精,癮疹,驚癇。  

操作

刺法: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脹,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 2).向下斜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應用

1)治腕部狹窄性腱鞘炎,列缺配偏歷(或阿是穴),陽溪

2)治腎陰虛之咽喉干痛,列缺配照海。  

文獻摘錄

①《席弘賦》------配太淵偏頭痛

②明.高武針灸大全》

定位:去腕側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頭是指末筋隙中。」

素問》云:「實則手銳掌熱,瀉之,虛則欠(去欠)【此為一個字,左「去」右「欠」】,小便遺,補之。」按《素問》曰:「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手太陰之支,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列缺為太陰別走陽明之絡,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溪脈見者,俗謂之反關脈。」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於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況高陽生哉。

《針灸大成》∶偏風口面歪斜,手肘無力,半身不遂,掌中熱,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咳嗽,善笑,縱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陰莖痛,小便熱,癇驚,妄見,面目四肢癰腫,肩痹,胸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屍厥寒熱,交兩手而瞀(音mao,四聲,目眩)。實則胸背熱,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胸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中風痰咳,肘攣,寒熱驚癇:列缺。手腕無力:列缺。

《銅人》針二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三壯。(《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明堂》針三分,日灸七壯至七七壯。  

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逐漸用力,作深壓捻動。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緣按掐列缺穴處,作下掐上提的連續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動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作有節律而緩慢均勻地推動。

養生作用

(1)治療頭面部疾病:在列缺穴處按摩,有助於治療偏頭痛、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痹咽喉炎、牙關緊閉、齒痛等頭面部疾病。 (2)治療上肢病變:手肘、腕無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列缺穴處按摩。

(3)治療肺經病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咳喘等肺經病證,均可按摩列缺穴。

說明

(1)按摩時,患手宜輕握拳,拳心向上,輕放桌上,然後如法或按或掐或揉。

(2)按掐時,列缺穴處會有酸脹或疼痛感,以酸脹感者為好。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參看

關於「列缺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