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顱骨的骨化及生後變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骨及骨連接 >> 顱骨及其連接 >> 顱骨的骨化及生後變化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1.顱骨骨化

顱骨的骨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顱底部分為軟骨化骨,即先由間充質形成軟骨,再進一步骨化;顱頂部分則為膜化骨,由間充質形成纖維膜,再骨化成扁骨。在新生兒(圖3-65),顱底各骨間存在較多的軟骨連結,顱頂各骨間則有較寬的膜性連結,在頂骨額骨之間,留有明顯的前囟,至兩歲前才閉合成縫,在頂骨和枕骨之間有後囟,此外還有蝶骨大翼尖端處的蝶囟,頂骨後下角處的乳突囟,它們都在生後不久閉合。顱骨在生後仍不斷生長,這是由於顱骨周圍的骨膜下造骨和破骨過程不斷進行直至成年,其結果逐漸增加了顱的容積。以後顱骨仍有變化,至老年骨質被吸收而變薄,牙槽可以因牙齒脫落而被吸收。

Glxohrou.jpg
Glxohqht.jpg

圖3-65 新生兒顱

2.新生兒的顱骨的特徵

腦顱大而面顱小,這是由於新生兒牙齒尚未萌生,面顱中上下牙槽均未長出,鼻旁竇尚未出現的緣故。以後隨著牙齒生長,面顱不斷增大,鼻旁竇也隨年齡增長而出現並加大。

32 顱骨的連接 | 下肢 32
關於「人體解剖學/顱骨的骨化及生後變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