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足骨的連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骨及骨連接 >> 下肢骨及其連接 >> 下肢骨的連接 >> 足骨的連接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足骨的連接包括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趾關節及趾間關節5種(圖3-45)。

(一)踝關節

踝關節ankle joint由脛、腓骨下端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於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跖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鬆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

關節囊前後較薄,兩側較厚,並有韌帶加強。脛側副韌帶為一強韌的三角形韌帶(圖3-43),又名三角韌帶,位於關節的內側。起自內踝,呈扇形向下止於距、跟、舟三骨。由於附著部不同,由後向前可分為四部:距脛後韌帶、跟脛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距脛前韌帶。三角韌帶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前部纖維則限制足的跖屈。腓側副韌帶位於關節的外側,由從前往後排列有距腓前、跟腓、距腓後三條獨立的韌帶組成,連結於外踝與距、跟骨之間(圖3-44)。距腓後韌帶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脫位。當足過度跖屈內翻時,易損傷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

Glxkm49c.jpg

圖3-43 距小腿關節與跗骨間關節及其韌帶(內側面)

Glxkm358.jpg

圖3-44 距小腿關節與跗骨間關節及其韌帶(外側面)

Glxkm5ds.jpg

圖3-45 足關節水平切面

踝關節屬滑車關節,可沿通過橫貫距骨體冠狀軸做背屈及跖屈運動。足尖向上,足與小腿間的角度小於90°叫背屈,反之,足尖向下,足與小腿間的角度大於直角叫做跖屈。在跖屈時,足可做一定範圍的側方運動。   

(二)跗骨間關節

跗骨間關節intertarsal joint種類很多,較重要的有距跟、距跟舟、跟骰和跗橫關節

距跟關節 由距骨下面的後關節面與跟骨的後關節面構成,故又名距下關節,屬微動關節。關節囊薄而鬆弛,有一些強韌的韌帶連結距跟兩骨。

距跟舟關節 關節頭為距骨頭,關節窩由舟骨後方的距骨關節面、跟骨上面的前、中關節面構成,近似於球窩關節,但僅能微動。距跟舟關節周圍的韌帶有距跟骨間韌帶,跟舟跖側韌帶及分岐韌帶等,其中以跟舟跖側韌帶最為重要(圖3-46),此韌帶短而寬,堅強有力,起自跟骨載距突前緣,止於舟骨的下面和內側面。內側緣移行為三角韌帶,外側緣與分岐韌帶前緣癒合,上面有三角形纖維軟骨板所構成的關節面,組成距跟舟關節窩的一部分。跟舟跖側韌帶對距骨頭有支持作用,是維持足弓的重要結構。

Glxkm6jc.jpg

圖3-46 足底主要韌帶

足運動時,踝關節、距跟關節、距跟舟關節往往聯合活動,所以一般將此三關節合稱足關節。距骨在足關節中處於骨性關節盤的地位,即在上關節腔活動時,主要表現為足的跖屈和背屈運動,在下關節腔(距骨與跟骨、舟骨之間)活動時,通過跟骨後面和距骨頸上面中點連線的軸線(由後向前上方的斜線),跟骨、舟骨連同其它足骨對距骨轉動,足內側緣上提,跖面轉向內側時,叫做內翻,反之,足外側緣提起,足跖面轉向外側時,叫做外翻。一般情況下,足跖屈時常伴有內翻,足背屈時則常伴有外翻。

跟骰關節 由跟骨的骰骨關節面與骰骨的後關節面構成,屬微動關節。關節周圍有一些韌帶加強,其中重要的韌帶有跖長韌帶,起自跟骨跖面的後份,向前止於骰骨跖面及第2~4跖骨底,對維持外側縱弓有重要作用;跟骰跖側韌帶,起自跟骨跖面前份,止於骰骨跖面的後份,亦有維持足底外側縱弓的作用。

⑷跗橫關節 或稱Chopart關節,由跟骰關節距跟舟關節聯合構成,關節線呈「S」形彎曲橫過跗骨群的中間,內側部凸向前方,外側部凸向後方。此二關節為獨立關節,關節腔互不相通。兩關節間有分岐韌帶,起於跟骨背面,向前分為兩束,一束止於舟骨,一束止於骰骨,臨床上沿跗橫關節線進行截肢手術時,必須切斷此韌帶。   

(三)跗跖關節

跗跖關節tarsometatarsal joint由三塊楔骨和骰骨的遠側面與5個跖骨底構成。跗跖關節為平面關節,可作輕微的運動。   

(四)跖趾關節

跖趾關節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由各跖骨小頭與各趾的第1節趾骨底構成。關節囊鬆弛,上面較薄,下面較厚,在跖側及兩側有韌帶加強。跖趾關節屬橢圓關節,可作屈伸及輕微的收展運動。   

(五)趾間關節

趾間關節joints of the digits位於相續的兩節趾骨之間,由趾骨滑車與其遠側趾骨的底構成,屬於滑車關節。關節囊的兩側有側副韌帶增強。此關節僅能屈伸運動。   

(六)足弓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圖3-47)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可分為縱弓及橫弓

Glxkm7sw.jpg

圖3-47 足弓

足縱弓又分為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兩部。內側縱弓在足的內側緣,由跟骨、距骨、舟骨、3塊楔骨和內側第1~3跖骨構成,弓背的最高點為距骨頭。於直立姿勢時,在前後兩個支點。前支點為第1~3跖骨小頭,後支點為跟骨結節。此弓由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 長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跖長韌帶及跟舟跖側韌帶等結構維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跖側韌帶,此韌帶起著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彈性強,適於跳躍並能緩衝震蕩。外側縱弓在足的外側緣,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構成,骰骨為弓的最高點。前、後支點分別為第4、5跖骨小頭和跟結節的跖面。維持此弓的結構有腓骨長肌腱、小趾側的肌群、跖長韌帶及跟骰跖側韌帶等。弓弦是跟骰跖側韌帶。此弓曲度小、彈性弱,主要與直立負重姿勢的維持有關。

橫弓由各跖骨的後部及跗骨的前部構成,以第2楔骨最高。維持此弓除韌帶外,還有腓骨長肌及拇收肌橫頭等。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當身體跳躍或從高處落下著地時,足弓彈性起著重要的緩衝震蕩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長途跋涉時,足弓的彈性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間的節奏有著緩衝作用,同時還有保持足底的血管神經免受壓迫等作用。足弓的維持一是楔形骨保證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韌帶的彈性和肌肉收縮,使肌腱緊張,後者是維持足弓的能動因素。如韌帶或肌肉(腱)損傷,先天性軟組織發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導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32 小腿骨的連接 | 顱骨及其連接 32
關於「人體解剖學/足骨的連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