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初生兒期保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兒科學》 >> 兒童保健 >> 初生兒期保健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目錄

小兒初生,乍離母腹,如嫩草之芽,臟腑柔弱,氣血未充,全賴悉心調護,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新生兒發病率死亡率均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兒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視。

新生兒有幾種特殊生理狀態,不可誤認為病態。新生兒上齶中線和齒齦部位有散在黃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顆粒,稱為「馬牙」,會於數周或數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後3-5天乳房隆起如蠶豆到鴿蛋大小,可在2-3周後消退,不應處理或擠壓。女嬰生後5-7天陰道有少量流血,持續l-3天自止者,是為假月經,一般不必處理。新生兒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脂肪墊隆起,稱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還有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等,均屬於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狀態。

目錄

一、拭口潔眼

小兒出腹,必須立即做好體表皮膚粘膜的清潔護理。應用消毒紗布探入口內,拭去小兒.口中穢濁污物,包括羊水、污血及胎糞等,以免小兒啼聲一發咽入腹內。同時,要輕輕拭去眼睛、耳朵中的污物。新生兒皮膚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馬上拭去。但皮膚皺摺處及二陰前後應當用紗布蘸消毒植物油輕輕拭擦,去除多餘的污垢。

二、斷臍護臍

胎兒在腹,臍帶是母體與胎兒氣血經絡相通的紐帶。嬰兒降生,啼聲一發,口鼻氣通,百脈流暢,小兒開始獨立生存。嬰兒出生後隨即需要斷臍。我國古代已認識到,新生兒斷臍護臍不可不慎,若處理不潔會因感受邪風而患臍風。新生兒娩出1-2分鐘,就要結紮臍帶後剪斷,處理時必須無菌操作,臍帶殘端要用干法無菌處理,然後用無菌敷料覆蓋。若在特殊情況下未能保證無菌處理,則應在24小時內重新消毒、處理臍帶殘端,以防止感染及臍風。

斷臍後還需護臍。臍部要保持清潔、乾燥,讓臍帶斷端在數天後自然脫落。在此期間,要注意勿讓臍部為污水、尿液及其他臟物所侵,洗澡時勿浸濕臍部,避免臍部污染,預防臍風、臍濕、臍瘡等疾病

三、祛除胎毒

胎毒,指胎中稟受之毒,主要指熱毒。胎毒重者,出生時常表現為面目紅赤、多啼聲響、大便秘結等,易於發生丹毒、癰癤、濕疹、胎黃、胎熱口瘡等病證,或造成以後好發熱性疾病的體質。

自古以來,我國有給初生兒祛除胎毒的傳統方法,給小兒服用少量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液,可以減少發病。常用的方法有:

1.銀花甘草法銀花6g,甘草2g。煎湯。可用此藥液拭口,並以少量給兒吸吮。

2.黃連法黃連1—3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人兒口中。黃連性寒,胎稟氣弱者勿用。

3.大黃法生大黃3g。沸水適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兒口中。胎糞通下後停服。脾虛氣弱者勿用。

4.豆豉淡豆豉10g。濃煎取汁。頻頻飲服。

四、洗浴衣著

初生之後,一般當時用消毒紗布拭去體表的血跡,次日紿小兒洗澡。洗澡水要用開水,待降溫至與小兒正常體溫略高時使用,也可在浴湯中加入一枚豬膽之汁以助解毒。洗浴時將小兒托於左手前臂,右手持紗布,蘸水後輕輕擦拭小兒體表。不要將小兒沒入水中,以免浸濕臍部。洗畢後可在體表塗以少量消毒花生油魚肝油。第3天再給小兒洗浴,稱為「三朝浴兒」,浴畢將全身拭乾,皮膚皺摺潮濕處撲以松花粉滑石粉。洗浴時注意動作輕柔,防止冒受風寒

小兒剛出生,必須注意保暖,要防止著涼或受暑。新生兒衣著要適宜,衣月啦柔軟、寬鬆,容易穿換,不用鈕扣、鬆緊帶。臨產前應將給嬰兒準備的衣服取出吹曬,藏衣服的箱子里不可放樟腦丸。我國傳統上給新生兒夏季只圍一隻布肚兜,既涼爽又護腹。天冷時將嬰兒包人襁褓,包紮鬆緊要適宜,過松易被蹬開,過緊則妨礙活動。尿布也要柔軟而且吸水性強,尿布外不可加用塑料或橡皮包裹。

五、生後開乳

產婦分娩之後,應將小兒置於母親身邊,給予愛撫。一般生後半小時左右即可給小兒吸吮乳房,鼓勵母親按需哺乳。一般足月新生兒吸吮能力較強,吞咽功能基本完善。早期開乳有利於促進母乳分泌,對哺乳成功可起重要作用。開始2-3天乳汁分泌不多,但也可能滿足嬰兒的需要,若嬰兒有明顯的飢餓表現或體重減輕過多,可在哺乳後補授適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奶取代母乳。為了保證母乳餵養成功,必須堅持哺乳,代乳法不利於泌乳的建立。

32 胎兒期保健 | 嬰兒期保健 32
關於「中醫兒科/初生兒期保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