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黑大豆葉
Hēi Dà Dòu Yè
黑大豆葉
別名 大豆葉、黑豆葉
功效作用 利尿通淋涼血解毒。主熱淋血淋蛇咬傷
英文名 black soybean leaf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歸經 膀胱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黑大豆葉

【出處】 《綱目》

【拼音名】 Hēi Dà Dòu Yè

【來源】 為豆科植物大豆

化學成份】 大豆葉含葉酸2.10微克/克,亞葉酸0.24微克/克,核黃素2.4毫克%,維生素A_142.2國際單位/克,類胡蘿卜素0.8~1.1毫克/100平方厘米葉面積,尚含順-烏頭酸景天庚糖等。

【功效與作用】 治血淋蛇咬

【附方】 ①治蛇咬:黑豆葉蛙、杵,敷之,日三易,良。(《廣利方》)

②治血淋:大豆葉一把,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之。(《千金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黑大豆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 Hēi Dà Dòu Yè

【英文名】 black soybean leaf

【別名】 大豆葉、黑豆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採收和儲藏:春季采葉,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複葉,頂生小葉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全國廣泛栽培。

【化學成份】 大豆葉含葉酸(Folic acid)2.10μg/g,亞葉酸(Folinic acid)0.24μg/g,核黃素(Riboflavine)2.4mg%,維生素A 142.2國際單位/g,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0.8-1.1mg/100cm2葉面積,尚含順-烏頭酸(cis-Aconitic 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等。

【性味】 甘;平

歸經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 利尿通淋涼血解毒。主熱淋;血淋;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附方】 ①治蛇咬: 黑豆葉銼、杵,敷之,日三易, 良。(《廣利方》)②治血淋: 水四升,煮大豆葉一把,取二升,頓服之。(《千金方》)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黑大豆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