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黃三七
Huánɡ Sān Qī
黃三七
別名 太白黃連、土黃連[陝西太白山]、土黃連、野黃連
功效作用 瀉火解毒清心除煩。用於眼結膜炎,口腔炎咽炎熱病心煩腸炎痢疾癰瘡腫毒。
英文名 Rhizom of Common Souliea
始載於 陝西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胃經心經肺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種中文名:黃三七

種拉丁名:Souliea vaginata (Maxim.) Franch.

種別名 :太白黃連、土黃邊(陝西),長果升麻

科中文名:毛茛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屬中文名:黃三七屬

屬拉丁名:Souliea

國內分布:在我國分布於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南中、陝西南部。

國外分布:在緬甸北部、不丹、錫金也有分布。

海 拔:2800-4000

命名來源:(甘肅)[morot, journ. Bot. 12: 69. 1898]

英文植物志:6:143  

藥物簡介

【藥 名】:黃三七

【拼 音】:HUANGSANQI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長果升麻的根莖或全草。

【功 效】:清心除煩,清熱解毒

【主 治】:治咽炎結膜炎口腔炎骨蒸潮熱,心慌心悸煩躁不安,菌痢,腸炎,癰瘡腫毒。

性味歸經】:苦,涼入心,肺,胃,大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撒。

【別 名】:土黃連、太白黃連(《陝西中草藥》)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陝西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後採收。

【拉丁名】:Souliea vaginata (Maxim.)Franch.

【考 證】:出自《陝西中草藥》。

【生藥材鑒定】:乾燥根莖多分枝,呈雞爪狀,長3~7厘米,表面黃棕色至紫棕色,有明顯的環節及細縱紋。質硬而脆,斷面棕色至棕黑色,常見圓形空洞。周圍著生多數鬚根,鬚根棕黑色,短小,彎曲,多已折斷。氣微,味苦。  

植物形態

黃三七,多年生草本,高25-75cm。根狀莖粗壯,粗4-9mm,有分枝,疏生纖維狀根。莖直立,無毛或近無毛,近基部有2-4片膜質鞘,在鞘之上通常生2葉;葉柄長5-34cm;葉為二至三回出複葉;葉片三角形,長達24cm,具長柄;三回裂片菱形,再一至二回近羽狀分裂,邊緣具不等的鋸齒,無毛。部狀花序具4-6花;苞片卵形,膜質;花兩性,先葉開放,直徑1.2-2.4cm,花梗與花約等長;萼片5,花瓣狀,倒卵形,長8-11mm,寬4-7mm,具3脈,先端圓,呈不規則淺波狀,白色;花瓣5,寬倒卵形或扇形,長為萼片之半或更短,具多條脈,先端稍平或略圓,有時具小牙齒;雄蕊多數,長4-7mm,花絲狹線形,花藥近橢圓形;心皮1-2,狹長圓形,長7-9mm,花柱短,柱頭面中央微凹。蓇葖果1-2,長3.5-7cm,具明顯的網脈,基部具細柄。種子12-16,長3-4mm,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關於「黃三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