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
A+醫學百科 >> 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 |
頸椎關節突關節滑膜炎、關節囊內積液、腫脹,可使鄰近的神經根受到刺激而出現根性疼痛。
頸5至胸1前支如受到激惹,病人可出現患側上肢臂叢神經症;關節突關節有炎症時,關節囊分布有敏感的神經末梢,可反射性地使有關的肌肉發生收縮或痙攣,出現一側上肢放射痛,頸肩脹痛,頸功能受限。根動脈為頸神經根的營養動脈,在椎間孔內神經根前面的前根動脈受壓,引起相應神經根缺血性病變而出現根性症状。
目錄 |
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的原因
前斜角肌損傷或患椎移位使支配該肌的神經根受累引起肌痙攣。前斜角肌收縮時,位於前、中斜角肌間的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可受壓,引起肩部至上肢放射痛,尺神經支配區麻木感,上肢皮溫較低。分布在肌肉、肌腱內的神經末梢對被動活動所致的牽扯性刺激具有易感性,可引起疼痛反應。
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的診斷
一)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症状有疼痛,主要是頸肩疼痛,向一側或兩側上肢放射。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影響工作或睡眠。頸部後伸時或咳嗽、噴嚏、用力大便時疼痛加劇。部分病人有頭暈、頭痛、耳鳴。上肢有發沉、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現象。手指和前臂多出現麻木和疼痛。有人報導,因神經根在神經管內發生扭轉、骨贅靠內時壓迫前支以運動障礙為主,偏外時則壓迫後根以感覺障礙為主。
體征:頸部明顯活動受限,發僵。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和胸大肌區常有壓痛。上肢及手指的感覺減退,可有肌肉萎縮。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為頸6神經,肱三頭肌為頸7神經。在早期病變,這些神經根如受到刺激可出現腱反射活躍,損害性病變側腱反射減退或消失。
二)診斷依據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根據患者主訴中的根性症状,上肢腱反射及痛覺改變等體征,後頸部棘突、軟組織拇指觸診及頸椎X線片所見,結合臨床症状體征進行綜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及時正確診斷。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如下:
1.病人年齡多在40~60歲間,男多於女。
2.患者有頸肩臂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並發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眩暈症状。
3.患者頸部旋轉或後伸活動受限。
4.患者移位的患椎棘突及關節囊部有明顯壓痛。
5.部分患者頸椎X線側位片可顯示患椎移位改變;在正側位或斜位片示,椎體後緣及Luschka關節部骨質增生,或患椎移位出現的解剖位置的改變。結合臨床症状和體征,這些X線片變化在定位診斷上有意義。有的頸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呈後凸。椎間隙變窄,椎體相鄰有骨贅增生。可有頸椎滑脫、項韌帶鈣化或後縱韌帶鈣化。鉤椎關節有骨贅突向椎間孔,椎間孔變小等。
6.試驗檢查①臂叢牽拉試驗陽性:檢查者一手扶病人頭部的患側,另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作反方向牽拉,若有放射性痛或麻木感即為陽性。②壓頸試驗陽性:病人端坐位,頸後伸,偏向患側,檢查者以左手托下頜,右手從頭頂逐漸下壓,或檢查者雙手掌放於頭頂部,依縱軸方向施加壓力時,患肢出現放射性疼痛加重者為陽性。③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患者頭偏向患側,術者用左手掌放於病人頭頂部,右手握拳,輕輕叩擊左手背部,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
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的鑒別診斷
(-)風濕性或慢性勞損 纖維組織炎。肩周炎均可有頸肩痛、手麻木等表現,但無神經根放射性痛,腱反射正常。
(二)胸廓出口症候群 如頸肋(或前斜角肌)症候群,此為第7頸椎橫突過長,肩下垂,前斜角肌壓迫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引起的症状。鑒別點:有血管症状,如手發涼、發紫,橈動脈減弱或消失,頸8神經節段部分或手部廣泛感覺障礙;X線正位片,頸7橫突過長或有短肋骨。
(三)頸肌炎(關節炎、筋膜炎) 多發部位;沒有放射痛;麻木區不按神經節段分布;無椎骨改變;抗炎藥物治療(如消炎痛、抗炎松)顯效。
(四)心絞痛 左上肢或雙側尺側疼痛,同時左側胸大肌痛者應與心絞痛鑒別。
一)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症状有疼痛,主要是頸肩疼痛,向一側或兩側上肢放射。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影響工作或睡眠。頸部後伸時或咳嗽、噴嚏、用力大便時疼痛加劇。部分病人有頭暈、頭痛、耳鳴。上肢有發沉、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現象。手指和前臂多出現麻木和疼痛。有人報導,因神經根在神經管內發生扭轉、骨贅靠內時壓迫前支以運動障礙為主,偏外時則壓迫後根以感覺障礙為主。
體征:頸部明顯活動受限,發僵。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和胸大肌區常有壓痛。上肢及手指的感覺減退,可有肌肉萎縮。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為頸6神經,肱三頭肌為頸7神經。在早期病變,這些神經根如受到刺激可出現腱反射活躍,損害性病變側腱反射減退或消失。
二)診斷依據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根據患者主訴中的根性症状,上肢腱反射及痛覺改變等體征,後頸部棘突、軟組織拇指觸診及頸椎X線片所見,結合臨床症状體征進行綜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及時正確診斷。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如下:
1.病人年齡多在40~60歲間,男多於女。
2.患者有頸肩臂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並發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眩暈症状。
3.患者頸部旋轉或後伸活動受限。
4.患者移位的患椎棘突及關節囊部有明顯壓痛。
5.部分患者頸椎X線側位片可顯示患椎移位改變;在正側位或斜位片示,椎體後緣及Luschka關節部骨質增生,或患椎移位出現的解剖位置的改變。結合臨床症状和體征,這些X線片變化在定位診斷上有意義。有的頸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呈後凸。椎間隙變窄,椎體相鄰有骨贅增生。可有頸椎滑脫、項韌帶鈣化或後縱韌帶鈣化。鉤椎關節有骨贅突向椎間孔,椎間孔變小等。
6.試驗檢查①臂叢牽拉試驗陽性:檢查者一手扶病人頭部的患側,另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作反方向牽拉,若有放射性痛或麻木感即為陽性。②壓頸試驗陽性:病人端坐位,頸後伸,偏向患側,檢查者以左手托下頜,右手從頭頂逐漸下壓,或檢查者雙手掌放於頭頂部,依縱軸方向施加壓力時,患肢出現放射性疼痛加重者為陽性。③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患者頭偏向患側,術者用左手掌放於病人頭頂部,右手握拳,輕輕叩擊左手背部,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
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手法康復治療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應結合臨床表現的症状體征、病因病機變化,辨證論治,正確應用手法治療。但對於老年患者,手法要輕柔和緩,不可急速旋頸複位和做各種過度超越生理範圍的被動活動。臨床由於手法粗暴而引起的頸髓損傷致癱者並非少見,應予注意。手法複位治療後結合頸椎牽引,可使椎間隙及椎間孔變大,使紊亂之關節及移位的椎體複位,使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得到松解,解除肌肉痙攣,增強肌力。防止已癱的肌肉萎縮,運動僵硬關節,康復頸部正常功能。患者取端坐位,醫者立於患者身後,按摩頭頸、項背、肩部、上肢和下肢部。手法操作有:滾法、拿法、按壓法、一指禪法、搓法、頸項旋轉法、痛點按摩法、揉捏揉搓法、單手或雙手提拿法,以及指揉搓和手掌側面叩擊法等。
(二)頸椎牽引康復治療 本療法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之一。能使椎間隙及椎間孔變大,解除頸肌痙攣、疼痛,減少對神經根的壓迫或刺激,平衡穩定頸椎的解剖關係,減少複發率,提高治癒率。輕者可用間斷牽引法,每日3次,每次O~60分鐘;重者可行持續牽引,日間牽引6~8小時,牽引重量一般為5~10千克, 30次為1療程,可牽引1~2個療程。
(三)物理康復治療 各種物理療法有其一定的特點,在療效上互有差異,如用紫外線治療佝僂病,用低頻電流治療肢體麻痹、頸腰腿痛等。臨床應用的物理療法有:電療、超聲療、光療、磁療、石蠟療、泥療、坎離砂療、水療、冷療、空氣療、森林浴及日光浴等放結合臨床適當選用。
(四)功能康復治療 頭頸部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活動範圍較大的部位,患了頸椎病的病人,部分喪失頸部正常功能,影響勞動、學習和睡眠。加強頸部的功能鍛煉,能促進患部血液循環,消除無菌性炎症刺激,減少疼痛,緩解頸肌痙攣,平衡頸椎失穩,有利於頸部功能康復。同時還可以增強體質,預防頸椎病的複發。
(五)穴位注射治療 按經絡選穴位注射或行壓痛點注射治療,常用穴位有風池、肩井、天髎、肩中俞、肩髃、曲池、合谷、肩三針等穴。穴位注射可用丹參注射液、當歸注射液、夏天無注射液、紅茴香注射液等。或用醋酸強的松龍25~50毫克加l%利多卡因5~10毫升混合局部封閉。痛點封閉5天1次,3次為l療程。穴位注射可每日或隔日1次,IO次為1療程。或行神經阻滯封閉。
(六)針灸康復治療 可取養老、絕骨、列缺、落枕、後溪、大杼、天柱、天井、曲池、肩井、合谷、風府等,可根據臨床症状適當選用,一般留針10~20分鐘或加電刺激,每日1次、每10次為1療程。
(七)氣功康復治療 氣功,是祖國醫學裡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最早的一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即有導引按蹺(即是古代的氣功)的記載。氣功是從防病治病,增強體質,扶助正氣,改善整體情況入手的整體康復療法,臨床應選擇應用。
(八)藥物康復治療
1.西藥 ①解熱鎮痛劑:緩解疼痛可用奧沙新,阿斯匹林,消炎痛等。②解痙藥物:可解除肌肉痙攣,適用於肌張力增高,嚴重陣攣者,可用安坦片、苯妥英鈉等。③營養和調節神經物;常用刺五加糖衣片,健腦合劑、谷維素、維生素B1及B12,有利於神經變性恢復。_④擴張血管藥物:可改善患部血供,如菸草酸、血管舒緩素、地巴唑等。
2.中藥 中醫辨證施治,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多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溫經散寒為主。對於減輕該病的臨床症状有~定療效。常用成藥有頸復康、風濕痹痛片、骨刺片、豨桐丸等。常用方劑有頸椎痹痛湯、活血止痛湯、老肢傷痛湯、活血通髓湯、三痹湯等。腎陽虛型兼挾寒濕型可用腎氣丸加減或八珍湯加味。每日劑。清水煎,分早晚服。
3.中草藥外治 可用痹痛洗方熏洗患部,每天熏洗2次,每日劑。另外可用神康藥磁發生器治療(地市級科研成果鑒定,桂平市一等科技成果獎)。
(九)小針刀療法
(十)飲食療法
(十一)手術康復治療 非手術康復治療後不見效果者可採用手術治療,但需嚴格掌握手術治療的適應症,手術時機、手術入路等。
參看
- 頸椎脫位
- 頸椎半椎體畸形
- 頸椎先天融合畸形
- 頸椎椎管狹窄症
- 神經根型頸椎病
- 頸椎間盤突出症
- 下頸椎不穩症
- 上頸椎不穩症
- 頸椎骨折伴脫位的損傷
- 頸椎單側及雙側小關節脫位
- 頸椎椎體楔形壓縮骨折
- 肩周炎
- 頸部症状
關於「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