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碘缺乏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地方病防制 >> 碘缺乏病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60年代以來人們注意到缺碘地區除地方性甲狀腺腫(簡稱地甲)、地方性克汀病(簡稱地克病)外,尚且相當數量的亞臨床克汀病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簡稱新生兒甲低)、早產死產新生兒死亡率高及甲狀激素水平低下等病症。因而認識到缺碘不僅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克汀病、聾、啞、癱瘓,而且還涉及機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骨骼肌肉系統的一種全身性疾病,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導致智力障礙的首要原因。據此,1983年第四屆亞洲營養學年會上,Hetzel等提出了用碘缺乏病(iodin deficiency disorders,IDD)的新觀念取代了原來僅限於地甲、地克病的舊概念。

目錄

一、碘缺乏病的流行特點

(一)地區分布

碘缺乏病主要流行於山區,我國除上海市以外的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該病流行,山區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尤以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病情比較嚴重,遍及青海、寧夏、甘肅、陝西、新疆、西藏、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南、湖北及台灣等地的山區或沖積平原。

(二)人體分布

人體內含碘30mg(25~50mg),甲狀腺內含碘最多(8~15mg),一般男性高於女性。此外,腎、肝、唾液腺胃腺乳腺松果體肌肉、腦、淋巴結卵巢均含有碘。碘在組織中主要以有機碘形式存在(多為10~20ug/kg),血液中的碘主要是蛋白結合碘(PBI),無機碘含量甚微。

人體碘的來源有80%~90%來自食物,10%~20%來自飲水,5%左右來自空氣。食物中的碘化物在消化道內幾乎完全被吸收,但胃腸內容物中有鈣、氟、鎂存在時有礙碘的吸收,蛋白質的熱量不足時胃腸內的碘吸收不良。

(三)病因分型

1.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紀冰川期溶解的冰層將地球表層的碘沖刷到海洋,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區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當地岩石與土壤的性質有關。地甲病區常見於以石灰石、白堊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帶(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隨水流失),在岩漿地帶或以黑土、紅色土及含大量膠體顆粒和有機物的粟色土壤為主要成分的地帶少見,泥炭土中含碘雖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這些地帶也流行地甲病。

2.膳食因素

(1)人體碘的供給有近60%來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響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

(2)低蛋白、低熱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漿PBI降低,血清促甲狀腺素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減少,降低碘的有機化;

(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響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和利用;

(4)食物中的硫氰酸鹽(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黃豆、花生、豌豆生薑杏仁都含有硫氰酸鹽),在胃腸道可逆轉化成SCN-,可競爭性地抑制碘離子向甲狀腺的輸送,使碘排出增多。

(5)蔬菜甘藍、捲心菜、蕪青、大頭菜、芸苔、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的水解產物,可抑制碘的有機化過程;

(6)食物中的鈣可妨礙碘的吸收,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3.飲水因素

水碘含量甲狀腺腫發病率有關(表2-1)。

表2-1 陝西省7個地區飲水含碘量與甲狀腺腫發病關係

地區 飲水平均含碘量(ug/L) 甲狀腺腫發病率(%)
蒲城 14.83(0.1~40) 0.13
西安 16.51(4.6~46) 0.25
寶雞 3.98(2.0~5.8) 3.35
藍田 3.24(1.25~8.7) 22.97
石泉 1.18(0.1~2.0) 19.42
維南 0.83(0.45~1.2) 重病區
商縣 0.48(0.2~0.75) 重病區

4.藥物因素

硫脲抗甲狀腺藥物抑制碘的有機化和偶聯過程;治療精神病碳酸鋰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他巴唑雷鎖辛洋地黃四環素類藥物均有一定的致甲狀腺腫作用。

二、碘缺乏病的預防

(一)第一級預防

1.食鹽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食鹽加碘比例1:50000可有效地預防地甲病;1:20000可預防地克病。加入鹽中的碘化鉀易氧化、升華,1993年以來已改為穩定性較好的碘酸鉀。在包裝、貯存、運輸及食用碘鹽過程中,須注意保持碘鹽乾燥,包裝嚴密不透氣、防晒、存放暗處。據測定:不同存放方式半年後的碘鹽中碘損失率為:缸內10%;麻袋內29.4%;抽屜內57.8%;煮沸2小時損失1.9%;烘烤2小時損失66.1%。

2.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種長效、經濟、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藥物,特別適用於偏僻、交通不便、有土鹽干擾地區,尤適用於育齡婦女。碘化油注射後,供碘效能可達3~5年。口服碘化油方法簡便,群眾易於接受,防治效果同樣明顯,供碘效能一般為1年半左右。

3.保證人體碘的需要量(表2-2)

表2-2 人體碘的需要量

組別 正常範圍(ug/日) 適宜量(ug/日)
低限 高限
<4歲 30 105 70
≥4歲及成人 75 225 150
孕婦、乳母 150 300 200

4.育齡婦女孕期婦女補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亞臨床克汀病、新生兒甲低、新生兒甲腫以及早產、死產、先天畸形)的發生。

(二)第二級預防

1.碘防治監測

(1)碘鹽含碘量的監測:包括碘鹽加碘濃度、包裝、出廠抽查、保管存放、銷售點及居民家庭內的抽查,及時糾正問題,減少碘的損失。

(2)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監測:防止出現合併症

(3)病情監測:監測點定期調查和比較食用碘鹽前後人群甲狀腺腫發病率動態變化。

(4)碘代謝垂體甲狀腺系統功能狀態。

尿碘測定:加碘後尿碘明顯增加,群體尿碘測定有意義,當尿碘<25ug/g肌酐時,是地方性甲狀腺腫並發克汀病的臨界濃度;

甲狀腺吸131碘率測定(24小時)表現為低於加碘前;

血清T3、T4測定:隨補碘升高;

血清TSH測定:低於補碘前。

(5)兒童智商的測定:不低於70。

2.地方性甲狀腺腫診斷標準(1978年我國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專業會議制訂);

(1)居住在甲狀腺腫病區;

(2)甲狀腺腫大超過本人拇指末節或有小於拇指末節的結節

(3)排除甲亢甲狀腺癌等其他甲狀腺疾病;

(4)病區劃分標準(表2-3)

表2-3病區劃分標準(以鄉為單位)

居民甲狀腺腫患病率(%) 7~14歲中小學生甲狀腺腫大率(%) 尿碘(ug/g肌酐)
輕病區 >3 >20 25~50
重病區 >10 >50 <25

3.地方性克汀病診斷標準(1980年制訂)

必備條件:

(1)出生、居住於低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

(2)有精神發育不全,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智力障礙。

輔助條件:

(1)有不同程度的聽力、語言及運動神經障礙;

(2)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體發育障礙,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寬、眼距寬、塌鼻樑、腹部膨隆等);

(3)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功能低下表現(粘液水腫皮膚毛髮乾燥、X線骨齡落後和骨骺癒合延遲、血漿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

具備必備條件和輔助條件中的任何一項或一項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損傷、腦炎腦膜炎藥物中毒病史者可診斷為地克病。

(三)第三級預防

干甲狀腺製劑療法:對治療發生膠性甲狀腺腫以前的患者有極其明顯的效果。成人每日口服甲狀腺片60~120mg,合併使用碘化鉀10mg,3個月療程,一般2~4個療程,療程間隔半個月。對膠性甲狀腺腫和囊性增生性的結節性甲狀腺腫療效較好。

參看

32 地方病的預防和控制 | 地方性氟中毒 32
關於「預防醫學/碘缺乏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