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韶子 | 中藥圖典 |
韶子 Sháo Zǐ |
|
---|---|
別名 | 山韶子、毛荔枝、毛召 |
功效作用 | 散寒;止痢;解毒。主痢疾;心腹冷痛;瘡瘍 |
英文名 | Hainan Rambutan,Fruit of Hainan Rambutan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拾遺》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酸、甘 |
【拉丁名】Nephelium lappaceum L. Var. Topengii(Merr.)How et Ho,
【異名】山韶子(《桂海虞衡志》),毛荔枝(《植物名實圖考》),毛召(《陸川本草》)。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拾遺》:韶子生嶺南。子如栗,皮肉核如荔枝。《廣志》云:韶葉似栗,有刺,斫皮內白脂如豬,味甘酸,亦云核如荔枝也。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海南韶子,果核(種子)有毒,雖經炒熟,但多食引起腹痛,頭暈,發熱,嘔吐;嚴重的不能站立,以至發狂。解救方法:洗胃;服蛋清、維生素 C、活性炭,飲糖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如狂躁時,則注射冬眠靈和水合氯醛灌腸等對症治療。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韶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韶子,又名:海南韶子。
常綠喬木,高10~20米。幼枝被銹色柔毛,後變光滑。雙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連柄長15~45厘米,小葉2~3對,偶1~4對,對生或互生;小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8厘米,寬2.5~7.5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廣楔形,全緣,下面薄被稀疏短柔毛,有時被皺卷的小茸毛,小葉柄短。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10~30厘米,被銹色柔毛;花小,單性異株,具短柄;萼4~6裂,長約2毫米,被銹色小柔毛;無花瓣;雄蕊6~8,花絲有細毛;子房2~3裂,有小疣狀突起,被疏柔毛,花柱深裂,裂片外彎。核果橢圓形至橢圓狀球形,密被軟刺,長3~4厘米(不連刺),徑約2.5厘米,熟時黃色或紅色,乾燥後黑褐色,果刺短而彎,長3.5~5毫米,先端鈍尖。假種皮半透明,多汁,味酸甜。花期春季。果熟期夏季。
生於熱帶密林中。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採集】夏季採收。
【化學成分】種仁含油36.26%。樹皮含鞣質11.02%,果皮含鞣質23.65%。
原種Nephelium lappaceum的果實含多量維生素C,果皮含皂甙。種子脂皂化後可得廿(烷)酸20.6%。
【性味歸經】①《本草拾遺》: "味甘,溫,無毒。"②《植物名實圖考》: "味酸。"脾、胃二經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遺》:"主暴痢,心腹冷。"
②《陸川本草》:"果殼,消炎殺菌。治口腔炎、痢疾,洗潰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
關於「韶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